巍巍秦岭,蜿蜒起伏,峰峦叠嶂,绵延千里。数千年来,它既养育了无数代人,又让人们通行不便,它无情地阻隔着南北人文交流、经济发展。20世纪以来,虽然修建了一些翻越秦岭的公路,改变了人们穿越秦岭的交通条件,但技术指标低,路况差,秦岭仍然成为一道制约人们出行、发展经济的屏障。
改革开放以来,让祖祖辈辈望而生畏的秦岭古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条条大路通长安,昔日天堑变通途。现代意义上的陕西秦岭一线的交通,已远不是古代所能比拟,它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撑,成为民族伟大振兴的强大推力。
目前,大秦岭范围内有国道主干线七条,由最西端南北贯穿甘南、川西北草原的G213开始,向东并列分布着诸多国道与省道,初步修建了京昆高速、包茂高速、福银高速和十天高速等或南北、或东西贯穿秦岭的国家高速,基本解决了西安与成都、重庆、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瓶颈问题。铁路方面,初步形成了“两横三纵”现代化交通网络(两横指陇海线、安康至阳平关的阳安线;三纵包括宝成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正在紧张建设的兰渝铁路和规划立项的兰成铁路经过高山深谷遍布的西秦岭地区。
最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它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北段,穿越秦岭终南山后,止于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南段。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单洞长18.02千米,双洞共长36.04千米,它的建成通车,使西安到柞水由3小时缩短为40分钟,使西安至柞水段130千米程缩短到65千米,在短短15分钟就可以轻松穿越秦岭。
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世界双洞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它的通行里程仅次于挪威长24.51千米的莱尔多公路隧道,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超长隧道。它的建成,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紧紧连在一起,使交通落后这一阻碍陕南发展的重大瓶颈彻底消除,对改善我国西北与华中、西南地区的交通,促进秦巴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昔日“拔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的出行节奏和不便,在今日已“天堑”变通途,秦岭不再是“天下之大阻”只会吸引更多游客和商机合理开发秦岭。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