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香积寺,就得重温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篇《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所谓“寺以诗显,诗以寺名,名人名诗,相得益彰”,香积寺因此而闻名遐迩。
香积寺位于西安市西南约17千米的神禾原,南临滈水,西傍潏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香积古寺,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流丹溢彩,法像庄严,引来国内外的游人、居士、高僧大德的顶礼膜拜。
香积寺的善导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建造的善导塔,修建于公元681年。此塔系青砖砌成,壁厚2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有11级,高约33米(据载原为13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12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善导塔底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槃盛事”横额,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楷书《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颇引入注目。
说起香积寺的历史,不能不说善导大师。善导,生于隋炀帝时期,俗姓朱,山东临溪人,幼年于密州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631年)受具足戒。他求佛心切,广搜博求,修为日深。贞观十五年,29岁的善导去山西石壁玄中寺拜高僧道绰为师,自此一心不二专习净土法门。贞观十九年,道绰圆寂后,他回到长安,先后在长安悟真寺、光明寺讲经说法。善导大师艰苦自励,常坐不卧,好食供众,粗恶自奉,广行教化,声闻天下。善导大师著有《观经四帖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一卷,《般舟赞》一卷等多种。8世纪时,其经典传入日本,日僧法然据此立教,创立日本净土宗,成为净土宗海外一脉,声播东瀛。
距西安约50千米的草堂寺,位于陕西省户县圭峰山北麓,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草堂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是我国佛教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佛经翻译场。它与佛教的多种宗派(包括日本国日莲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三论宗”奉其为祖庭。
草堂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国立译经场,也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起点。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鸠摩罗什译经改变了过去硬译、直译之法,采用意译。他组织译出的经典,既能准确表达经文原意,而且文字优雅,行文流畅,开创了意译一派。到他逝世时,共译出佛经97部,总计427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大规模翻译外国经文的壮举,鸠摩罗什本人也成为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家中最早的一人(其余三人为玄奘、不空、真谛),草堂寺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基地。
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草堂寺现存最大殿堂是“逍遥三藏”殿。此殿是清代的天王殿。此“逍遥三藏”匾由兴善寺方丈妙阔法师亲笔书写。1945年定悟法师任草堂寺住持时,西安各寺庙联合赠送。1947年悬挂在殿前。殿内正中供奉明代施金泥塑如来佛像,佛像前安放着日本日莲宗奉送的鸠摩罗什坐像。这尊鸠摩罗什坐像高1.2米,用一整块楠木刻成,一双慧眼,满面含笑,栩栩如生。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