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方言博物馆

  语言文化,尤其是方言文化,作为综合评估一个区域文化多样性的指南而被人们津津乐道。大秦岭区域地处山区,自古以来,不便的交通阻碍了各地人民群众的往来,由此带来的却是保存完好的方言大本营。在这一区域起到主导作用的有两种官话: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另外还有部分江淮官话方言岛和西部区域的藏语区、羌语区。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西南官话广布于秦岭大巴山、摩天岭一线以南和湖北省西北部区域。在大巴山以北的汉中市镇巴县、佛坪县、留坝县以及安康市的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和镇坪县也都是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区域。

  西南官话在大秦岭区域主要包含有成渝片和鄂北片。成渝片的四声调值都接近西南官话的常见调值。鄂北片囊括了湖北省北部的十堰市所属各县,它是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过渡方言。鄂北话和武汉话有明显差别,而更像河南话。成渝片方言向北扩展到了汉江流域直到秦岭南坡,从分布上看,该范围恰好与历史上繁荣一时的古栈道子午道和荔枝道相重合。这一打破地理隔离的方言北括,正好印证了这条商道曾经的繁荣。

  中原官话也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在大秦岭区域,中原官话在河南省境内分为汾河片、洛徐片和郑曹片;在陕西境内的西安市、渭南市和商洛市大部分以及汉中市城固县、洋县属于关中片区;而以宝鸡为主的西府话和汉中市、安康市沿河区域均为秦陇片;甘肃境内的秦岭区域,除了天水市麦积区和渭源县为陇中片方言以外,其余大部亦为秦陇片。这一区域仅仅一个汉中市,就夹杂有秦陇片、关中片和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可谓大秦岭区域内的方言博物馆,难怪汉中市一直以来都是南北方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与这里世代居住的人群和独特的方言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淮官话,以前以南京话为代表语,现在以扬州话为代表。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苏、皖两省中部,此外还有赣北、东及其他省份的少量方言岛。这里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大秦岭中位于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的竹溪县、竹山县就是江淮官话区的方言岛。这里的方言被认为与江南的黄石方言相同,同属于江淮官话的黄孝片。

  而在大秦岭西部海拔超过3000米的区域,世代居住着藏羌人民,这里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着独特而显著的少数民族风情。

  大秦岭地处中国版图的心脏地带,民族迁移加之世代居住于此的少数民族,经过上千年不断融合和联系,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言遗存宝库,对于研究中国方言迁徙和少数民族语言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