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舌尖上的秦岭

  秦岭独有的农副特产和美食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深入秦岭,领略一下舌尖上的秦岭美餐,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绿色食品,会使你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秦岭植物种类丰富,仅种子植物就有3000多种,野菜种类十分丰富。山野菜生长于野生环境,其营养成分含量大多高于栽培蔬菜,尤以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为突出,有的高出十几倍至几十倍,个别达百倍。野菜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糖类及钙、磷、铁、锰、铜、锌等矿质营养元素。

  人们熟知的许多野菜有蒲公英、桔梗、黑木耳等。野菜、食用菌大部分种类都可入药。我国民间有许多野菜治疗常见疾病的验方。如马齿苋具有天然抗菌作用,内治疮疡、肿毒、肠炎、痢疾,外治丹毒和毒蛇咬伤,还可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牛蒡、枸杞、蒲公英等具有健胃利胆、清热泻火等功效,野韭菜、山药等具有温中散寒、补阳益气、抑制衰老、增强肌体活力的功效;荠菜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主要用于痢疾、肝炎、高血压等,被称为“天然之珍”;灰灰菜具有去湿、解毒、杀虫,可用于周身痛痒或皮肤湿疹。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属于凤尾蕨科。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

  香椿芽又叫香椿头、香椿、香椿尖,被称为“树上蔬菜”。每年春季清明后谷雨前,香椿树发的嫩芽可做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它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能抗衰老和补阳滋阴,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称。

  刺龙芽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其嫩茎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及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

  艾蒿别名冰台、遏草、香艾、黄草、艾、灸草、医草。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具有健胃,止泻,降血压,缓解神经痛、腰痛和肩膀酸痛,治疗刀伤的功效,最佳食用季节为6至8月。叶子背面的绒毛多而密,食用价值更高。食用方法:煎、榨汁、麦饭。

  山野菜分布垂直地带性明显。海拔2200米以上,山野菜少见。海拔1800—2200米,高处分布有山韭、玉瞥叶韭、扯根菜。中低处林下有青荚叶、五加;海拔800—1800米的栋林带,山野菜种类多;海拔800米以下,喜温、喜光、耐干旱的山野菜大量分布,如灰灰菜、小蓟、艾蒿、千里光。

  秦岭北坡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气温、降雨量发生变化,形成了水平环境的显著差异。其分三个区域,山野菜的生存条件如下:

  1.浅山区:从海拔500米坡基线向南入山约5千米的东西走向山脊一线,海拔500—1300米,个别山峰海拔1400米以上。潮湿肥沃土地及水沟边有牛蒡、艾蒿;农田、宅旁、草坡有马齿苋、荠菜、蒲公英、香椿、灰灰菜;林下、林缘有香椿。

  2.中山区:北接潜山区南至入山20—22.4千米一线,海拔800—2200米,个别山峰海拔2400米以上。潮湿肥沃土坡有荠菜、蒲公英、香椿、灰灰菜;农田、宅旁有荠菜、蒲公英、香椿、灰灰菜;草坡、路旁有蒲公英、艾蒿、灰灰菜;林下、林内、林缘有香椿。

  3.深山区:中山区南界至秦岭主梁,即秦岭主梁以北8—10千米范围,海拔950—3000米,一股岭脊海拔2300米以上。常年流水沟两侧有蕨菜,农田、宅旁、路旁、草坡有蒲公英、灰灰菜、蕨菜。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