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汉中盆地与关中平原的文化差异

  陕西由关中平原、陕北、陕南三个迥然不同的地域组成。位于陕南的汉中盆地素有小江南之美称。汉中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出秦巴山地独特的文化风俗及生活方式,塑造出汉中人北人南相的鲜明特点。

  汉中盆地是深藏在秦岭河大巴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盆地是地质分异时期断陷形成的,又经过汉江等流水上百万年的侵蚀和冲刷,逐渐形成的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的断陷冲积平原。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粮仓”,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在西北地区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引汉济渭”的水源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中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造就了今天汉中人的性格。汉中人大多性格温和,既没有北方边疆汉子的粗犷,也没有江浙徽商的精明,更没有上海男人的细致嗲韵。汉中人自成一派,虽不是夜郎自大,也极易满足安逸与世无争的生活。

  汉中的大街小巷,农村集镇,到处可见茶馆棋牌室,泡茶馆里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更有女人,到泡茶馆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打牌,消遣。老人们常说,哪里都别去,汉中是中国最好的地方,是中国的“白菜心”。

  上天的神奇造化,赐给汉中人绵绵秦岭巴山和悠悠千里汉水。风调雨顺的气候成就了汉中“西北粮仓”的美名,自给自足的资源也使一些汉中人过上了丰美的生活。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使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农耕牧渔的农业社会,长期安于现状自我陶醉的盆地意识似乎也让一些汉中人更愿意接受现实。

  汉中人和巴蜀人很相似,但巴蜀人比汉中人更安逸,更逍遥。巴蜀人的生活态度是闲适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譬如打麻将,在四川、重庆,打麻将已成为城市一景。茶馆里打,小区院子里打,巷子街边随处摆上一桌也可以打;吃饭前打,吃饭后继续打,下了班打,逛街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摸几圈。公园里、长江边上都有麻将铺。上至90岁高龄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是麻将的“忠实粉丝”。麻将已经成为巴蜀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说巴蜀人为何如此热衷于打麻将,恐怕还是要归结为土地的肥沃与人们小富即安的天性。西南三省,除四川外,云贵两省都是山高路险沟深的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在如此自然环境下生存,但求温饱,也一定要付出比平原地区的人更多的劳碌。

  而四川盆地,中间一大块成都平原,两千多年前李冰将都江堰修好,此后百姓便过上了水旱无忧的好日子。相对于山梁上种豆子的云贵人,四川人天生就多了一份休闲的时间。虽然文人墨客多出于巴蜀,但多数巴蜀人的生活并不能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高端艺术享受所召唤。所以,总需要一些老百姓们上手就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填满空白的时间。对于巴蜀地区的人来说,很多事情都可以在麻将桌上解决。谁跟谁生气了,凑在一起,坐下来打几圈麻将,肯定和好如初。

  打麻将已然成为巴蜀特有的市井文化,既帮助人们消减了压力,又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麻将就像巴蜀人的性格,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安逸的环境中找寻刺激,随和但不失激情、知足而不丢欲望。

  巴蜀人生活闲适。她的宽容与休闲甚至被西方人所接受,送给了她“东方伊甸园”的桂冠。常常是天下饥荒四起、饿殍千里的时候,成都平原却是旱涝保收、衣食自足。成都人民感恩上帝的眷顾,眷恋一杯清茶的闲适生活。当外面世界疲惫的眼神投向这里的时候,就会懂得了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

  汉中人和巴蜀人世代居住在秦岭以南,因此生活方式、性格特点比较接近。而关中和汉中同属一省,却因秦岭的阻隔,在陕西人文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单从饮食习惯的差异来看秦岭以南就是稻米文化,秦岭以北是小麦文化。

  关中人,确实是一类特殊的群落。从吃上看,关中人有着集体的“面食崇拜”。早上油条、面饼,中午干面一碗,晚餐米汤就蒸馍,最多拌上一小碟浆水菜。从营养结构上看,这种多面少菜的饮食结构显然是不利健康的。但是,关中人不愿放弃或改良这种饮食习惯。这以面食为主的结果,造成了关中人年过三十之后普遍体态偏胖。至少说,关中的中年男子,多不及陕北汉子英挺,更没有陕南汉子的俊秀模样。

  关中人曾对穿着不太看重,比较朴实、土气。这种区别就如同关中土塬和陕南青山绿水的区别一样。

  关中人性格直爽暴躁,表达喜怒时往往不打腹稿,直奔主题。关中人说话,就让人感到好像在与人吵架。这些特质,造成了关中人与人沟通能力差,《广皇舆考》有言:“西安府其俗男耕女桑,先勇力尚气慨”;《吴子》一书中则说得更直白:“秦人性强而地险,其政严,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稍有赞许的描述则在《朱子诗传》中:“秦之俗,大抵尚气慨,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

  关中人的做事方式直截了当,不藏不掖,甚至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关中人容易满足,这也是农耕文化中的封闭、保守的自然流露。关中人不愿离开故土,崇尚“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自足生活。只要有干面吃,有秦腔戏听,就嫽得太,给个皇上也不想当。所以,才有“老陕爱参观,回家不动弹”等坊间哩语。如今,这些生存观念虽然已大有改观,但对关中人的思维方式还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巴蜀人和关中人的生活方式与性格特点就像是两个极端,而汉中人恰好就在这两者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种差别。

出处:

秦岭全景图记/《地图上的秦岭》编纂委员会编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