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八千年中华典藏
作者: 党双忍
在关中腹心,秦岭与渭河形成了一个半月形地带。在半月形地带的东部,从灞河与沋河之间,秦岭延伸出了一个支脉,也是地垒式断块山,它有一个响亮而美丽的名字:骊山。骊山并不算高,九龙顶是其最高峰,海拔1301.9米。
在历史上,这里的景色异常秀丽,故而称其为绣岭,也称之为郦山。因其山形走势如同一匹骏马,又称之骊山。“日暮夕阳红似火,疑似烽火自西来”,余晖斜阳,一抹红霞,骊山楚楚动人,这便是历代文人骚客赞美的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骊山脚下发现了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姜寨遗址。在发掘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在6600年前先民们生活在这里的场景。考古证实,在姜寨遗址人们至少生活了3000年之久。那时,姜寨村落的周边地带尚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发掘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表明,姜寨人创造的文明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姜寨人已经开始用悠扬动听的乐器陶埙来装点生活,增添情趣。
骊山,注定是一个演绎浪漫传奇的地方。骊山西南、滋水河畔(今称灞河)、蓝田县境,有一镇曰华胥。相传,这里是古华胥国所在,黄帝曾“梦游华胥国”。华胥氏是华胥国之主,伏羲、女娲之母,炎帝、黄帝之直系元祖。以此而论,华胥国是中华民族的母国,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圣母。在《圣经》里,有亚当、夏娃,有令人魂牵梦绕的伊甸园。伏羲、女娲,即是中国的亚当、夏娃,骊山脚下、滋水河畔的华胥国,即是中华民族的伊甸园。
在骊山之上、西绣岭峰下,有一座庙宇称之为老母殿。这里是祭祀女娲的场所。传说,女娲是一位无比美丽的女神,身材苗条,柔软如龙蛇。于是,神话学家赋予女娲以蛇身形象。女娲不仅抟土造人,而且在骊山炼石补天,以御天灾,后世的人们尊称女娲为骊山老母。女娲死后,葬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于骊山之上,则修筑了女娲祠。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群众夜宿骊山祭祀老母,已成千年遗风。
3000年前,西周王室进驻半月形地带,继而骊山也成为西周王室的乐园。骊山上有一烽火台,是西周时期传递战报,征调诸侯兵员的国之重器。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公元前780年,关中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以至于岐山崩塌,泾、渭、洛三河枯竭。然而,周幽王却不问政事,任用奸佞,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非但如此,为博得貌若天仙的褒姒一笑,竟在烽火台点燃狼烟,引各路诸侯来到骊山脚下。公元前771年,当犬戎真的入侵时,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不再相信犬戎入侵。由此,西周亡了,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由此,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也成为千古流传的中华典故。
周王室离开关中,离开骊山之后,秦人来了。英姿勃发的秦人,并没有把骊山当作生前的乐园,而是作为死后的墓园。把骊山收入秦国版图后,秦人改滋水为灞水,并在此设置了芷阳县。因《芈月传》热播,宣太后芈八子进入了公众视野。宣太后死后,即葬于芷阳骊山。《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芷阳骊山即是秦东陵所在。与宣太后一起,安葬在芷阳骊山秦东陵的还有宣太后之子秦昭襄王,宣太后之孙、昭襄王长子悼太子,宣太后重孙、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秦始皇死后并没有葬于骊山西麓的秦东陵,而是生前选择在骊山北麓独立建陵。建造秦始皇陵费时长达39年,征调70余万民力,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不朽传奇。如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也只不过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而已。至今,秦始皇陵仍有诸多未解之谜。
秦人创造奇迹的历史,并没有持续太久。楚人后代,带头兴起了灭秦浪潮。这股浪潮,很快席卷全国,并彻底摧毁了庞大的秦帝国。公元前206年,杀气腾腾的项羽大军来到骊山脚下的鸿门。“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项羽因与先期抵达关中,已经接受秦降诏书的刘邦就如何瓜分秦国发生了重大分歧,项羽一心要诛除刘邦。于是,项羽别出心裁,设下鸿门夜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幸亏,刘邦事先窥得天机,用甜言蜜语化项羽怒火于无形。刘邦没做成关中王,却得来了汉中王。于是,有了“三秦”之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有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有了传唱不绝的大汉王朝,有了生生不息的汉族、汉字、汉文化。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骊山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半月形地带最高的海拔优势、美丽的森林生态景观优势、临近帝都长安的地缘优势、日夜流淌的温汤优势。据传说,远在3000年前西周时,在骊山脚下就有星辰汤。《汉武帝故事》载:“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北周武帝时,宇文护在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年间,在此修屋建宇,种植松柏。
大唐,一个比大汉王朝更具豪迈奔放气质的朝代。兼容并包的大唐气象,自然也表现在骊山别宫上。唐太宗时,在此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唐高宗时,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时,改为华清宫。华清宫依山面水,鳞次栉比,宫城外有缭墙环绕,缭墙之外又罗列建筑。钱维乔《华清宫》:“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唐玄宗几乎在每年的十月来到华清宫,岁尽还长安。“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据《临潼县志》记载:从714年到755年,前后40年间,唐玄宗出游华清宫多达36次。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白居易《骊宫高》:“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骊宫高兮高入云,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在历史上,似乎没有人赞美周幽王与褒姒的爱情故事。然而,在骊山脚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却婉转凄美,千古流传。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骊山有一金沙洞,传说是唐玄宗和杨玉环避开众人秘密约会的山洞,俗称幽洞。至明代,书生刘瑞五冒险探奇,揭开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杨贵妃及众宫娥的白玉雕像,杨贵妃腼腆羞涩,唐玄宗含情脉脉,无不栩栩如生。
安史之乱后,伴随唐朝衰落,华清宫也趋向衰落。后晋高祖时,曾把华清宫改曰灵泉观,赐予道士。至宋时,“汤所馆殿,鞠为茂草”。宋人“刊故宫图于石”,后人方览唐华清宫全貌。元代,赵志古等人整修华清宫,曾一度繁华。清代,为了康熙西巡,于1702年重修了华清池,即是康熙驻跸温泉。乾隆《临潼县志》载:“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如今,在大秦岭腹腰与渭河形成的半月形地带,骊山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聆听多姿多彩的中华故事,解读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密码。骊山,正在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出处:秦岭简史/党双忍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