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简史
秦岭字芯
      汉字,又称中国字,它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源代码之一,中华文化特色DNA片段。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书写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并不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但最早的甲骨刻符,距今也已有7000余年历史。大约在3500年前,甲骨文书写系统趋于成熟。之后,经历了大篆(籀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逐渐演化至今。
    仓颉是在汉字创制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最早记载仓颉的文献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旬子·解蔽》记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当然,口耳相传的故事,自然要比文献早出许多。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创制属于自己的文字,自然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创举。经过历代提炼,仓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汉字始祖。
    在中华文化中,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是从神话学,还是民族学,抑或是民俗学角度考察,仓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造字圣人。其实,仓颉的贡献,也许在于搜集了流传各地的图画文字,并系统加以整理,继而加速了中国文字发展。也就是说,真实的情况,仓颉是前无古人的汉字整理者。无论如何,仓颉的名字已经与汉字创制紧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中国人尊重圣人,一个重要行动就是修筑纪念地。自汉代以来,全国出现多处仓颉陵、仓颉庙、造字台。其中,以陕西白水仓颉庙最早最著名,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其缘由在《淮南子·本经》中可以找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在汉初,白水已是官方认定的仓颉故里。
    仓颉庙内有仓颉墓冢,有历代碑石: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五胡十六国时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大宋仓公碑,等等。院内的古柏也在叙述着仓颉庙的历史沧桑,40余棵古柏虬枝盘旋,各具姿态,也各得其名:“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宝莲灯”,等等。其中,“奎星点元”是汉前古柏。
    在陕西境内有两条河,皆称之洛河。其中一条,就是白水仓颉庙所在的洛河,也称北洛河;另一条洛河,即是南洛河。北洛河流淌在黄土高原腹心地带,是渭河的一级支流,而南洛河流淌在大秦岭的腹心地带,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只不过,南洛河原本称作“雒河”“雒水”。在推行简化汉字时,改“雒”为“洛”。
    洛河,源自草链岭,穿流于华山山脉与蟒岭—伏牛山之间。洛河与伊河汇流之际,塑造了洛河盆地,这里即是古都洛阳的家园。洛阳处在秦岭之中,而“中国”一词原本即是指洛阳。秦岭与渭河、秦岭与洛河分别为千年帝都长安和洛阳各自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生态院落。在两大生态院落之间便是太华——华山山脉。华山之阴是渭河,华山之阳是洛河。
    华山,统领着长安与洛阳,提携着渭河与洛河。华山与渭河、洛河,组成了小“一山两河”地带。这里是华夏族早先活动的核心地带,堪称是华夏本部。仓颉是华夏本部的核心成员,自然活动在以华山为中心的区域。北洛河的白水是仓颉故里,而南洛河上游的洛南,则有“汉字故里”之称。
    洛南在华山之南,曾与华阴对应,称之为华阳。有资料显示,仓颉造字的地点,即在洛河流域。在《河图玉版》中记载,仓颉曾是一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号仓帝。在位时,向南巡狩其领土,登上阳虚之山,沿洛水而下,在玄扈洛汭之处,发现灵龟负书,仓颉拜受洛书。洛汭在洛河流域,当是无疑。然而,是陕西的洛南,还是河南的洛宁,各执一词。不管怎样,洛南、洛宁皆有确指的仓颉造字纪念建筑。
    其实,对于大秦岭研究而言,仓颉造字是在洛南还是在洛宁,是在陕西还是在河南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洛河流域,在秦岭之中。在洛河流域,还有河图洛书,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联系在一起。《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华山为中心,密集分布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备齐了《易经》、龙、汉字等这些中华元素。
    汉字、《易经》、龙,是中华文化的三大元素,也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显著区别。汉字、《易经》、龙,皆与秦岭息息相关。
出处:

秦岭简史/党双忍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