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退化的森林

  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一半是热带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近30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大面积森林被毁引起了降雨分布改变,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还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地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地表裸露,开始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才致使黄河变黄。

  从公元前六千年的西安半坡先民到公元前六百多年的周厉王时代,历经5000多年,由于秦岭山区人口稀少,其森林仍很茂密。但从秦始皇时代,直到汉朝、唐朝,由于森林砍伐不受限制,如秦始皇大兴阿房宫、汉高祖兴建未央宫等,都砍伐了大量森林。这时,虽然汾涑河流域、伊洛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森林大部分已经被破坏,但皇家苑囿、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人工林地。陇山、六盘山一带随着农牧区的转换,森林覆盖率也有相应的波动变化,但仍然是森林茂密的地区。明清时期,秦岭山区居民生活燃料以及乾隆末年兴起的手工业包括木、纸、炭、铁厂的原料都采用木材,以及随着人口增加,森林生产量远远无法满足砍伐量的需求,严重破坏了秦岭的森林植被。

  当时关中地区渭水以南的终南山是采伐林木的主要地区,林木的砍伐使渭水南岸秦岭北坡一带的森林植被减少;在河南中部地区到战国时期已经“无长林”,山东泗水流域已经无“林泽之饶”,部分森林为人工栽培植被所取代。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秦岭仍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和竹林。当时全国的森林覆盖率达49.6%,南方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森林植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在河南、山东一带,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曾经“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地区也是处于“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状态,关中以西的陇西、天水一带“山多林木”(《汉书·地理志》)。这些说明到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有不少的森林植被。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持续减少。关中是国都所在地,人口密度大,随着垦殖、柴薪砍伐和用材砍伐的增多,关中平原的森林几乎被砍光,关中所需木材必须到秦岭终南山和崤函山等地去砍伐。

  这一时期长江流域森林资源破坏最严重的为蜀地。秦始皇为修筑阿房宫,在蜀地大量砍伐木材,《阿房宫赋》称“蜀山兀,阿房出”。“兀”意思就是光秃秃,是说为修筑阿房宫,蜀地山林都被砍光了,一个“兀”字足以说明当时蜀地森林的破坏程度。

  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目前中国被子植物中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秦岭山脉内,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其中秦岭特有种192个,例如太白红杉、金线槭、独叶草、星叶草、西麦草等;有国家保护植物44种,占陕西省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种数的69.76%,占国家保护植物种数的9%;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4%。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秦岭真正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公园、中央公园。

  目前陕西省林业用地面积502.02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383.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98%,森林蓄积量1.44亿立方米。现有森林公园105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面积11.98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75个,面积13.96万公顷。这些林地和森林公园大多分布在秦岭。

  河南省有管束植物近4000种,分属198科1142属,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27种(国家一级3种,国家二级24种),列入全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98种。已知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其中两栖动物20种、爬行动物38种、鸟类382种、兽类80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

  在近代,秦岭生态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森林采伐,对秦岭地区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尤以针叶林的采伐面积最大。1998年对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佛坪县进行的调查表明,全县境内除了佛坪保护区内还有尚未遭到采伐的森林外,在该县几乎找不到胸径在12厘米以上的树木。森林采伐是威胁秦岭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主要因素。

  过去大规模的采伐活动,使秦岭山区的生境由原来呈连续状态的森林变成了原始林、人工林、灌木林或竹林、林间裸地、公路等斑块组成的镶嵌生境。这不仅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面积减小,而且还因栖息地的斑块化改变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条件,使野生动物由保护区外向保护区内迁移,造成秦岭地区物种分布格局的改变。加之,矿产开发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活动加剧,毋庸置疑,对秦岭造成更为巨大的生态破坏。开荒种地,林退人进,森林渐渐地离我们而去。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要去追赶森林,呼唤森林,乞求森林能给人一点绿荫,呼喊上天来一点点生机。

  2004年3月下旬,甘肃礼县龙林乡石河村发生了一起毁林大案,由于护林人的报酬长期得不到落实,1500多亩村办林场被护林人带头砍伐,周围村民趁机哄抢,使这片原始森林彻底从秦岭大地上消失了。

  宁陕县的三星山,源于神话传说中的“福星”“禄星”和“寿星”,山名是当地百姓根据山体特征及自己的美好期盼所起,有森林面积1196亩左右。站在山脚下仰望,山上树木茂密,一片葱绿。从2011年起一些人为了修房和发展食用菌也出现了盗伐、滥伐现象。

  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的旬阳县棕溪镇一村支书徐某,竟在2014年春节前后雇用数十名村民盗伐山林百余亩,致使当地多处山头、山坡出现大面积秃顶。而此前,徐某曾在2005年12月28日至2006年1月7日这十天内,因盗伐山林就被有关部门查处过。

  据村民反映,徐某共砍伐山林150多亩;砍木耳700多架;卖木材给棕溪中学、武王小学及部分烟农户,折合350多个立方米;另外,徐某共建四个炭窑,烧炭用材350多个立方米。徐某砍伐山林共计1300多个立方米,是当地近20年来罕见的。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赵纳勋介绍:“长青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生存的核心区域,约有100多只大熊猫,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禁采木材后,生态环境虽有好转,但约有80%地方森林被采伐过,破坏程度非常大,现在栽种的针叶松等林木属于外来物种,也有很多病虫害,极大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由于生态环境变化,林木减少,自2007年年底至今,秦岭南麓地区已有五只大熊猫死亡。

  秦岭,这条中华龙脉的森林植被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没有了森林,山就被脱光了衣服,阳光暴晒,水分蒸发,定会皮开肉绽。那时,山再心痛也只有忍着,岭再呐喊,已不会有生机。

  森林的大量破坏,还会产生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由于温室效应,海平面将升高,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海水淹没。

  植被破坏也导致生态灾难频发。1934年在美国西部发生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在苏联农垦区发生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伦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长期以来不断遭到砍伐及过度垦荒、放牧等,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急剧增加,大片的土地荒漠化、沙漠化,让持续进步达几个世纪的古埃及文明和昔日的“地中海粮仓”,从此失去了辉煌的光芒,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成为地球上生态与环境严重恶化、经济贫困的地区之一。

  21世纪地球的森林覆盖率将比20世纪减少很多。森林覆盖率下降,而人类向地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当二氧化碳气体增加1倍,地球气温将升高1.5℃~4.5℃。到2050年,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20厘米,至2100年将上升65厘米。加之臭氧层的破坏,增加了紫外线直射人类皮肤的几率,而紫外线可引起眼底黄斑病变,如果臭氧持续减少6%,因白内障而失明的人每年将增加166万~175万人。按此速度发展下去,21世纪地球的环境,人类将很难适应,除非人们都变成钢铁大侠和铁石心肠。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和修建水库,已经导致了土地沙化严重和部分流域生态失衡。在秦岭豫陕接壤区,过去人烟较稀少,林草茂盛,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和个体企业纷纷开采金矿,10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开采点近3000个,年产黄金30万两,直接破坏植被168平方公里,造成人造泥石流和滑塌不断增加。

  我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恶化,源于其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流域生态也面临严峻挑战,将来很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以前黄河以北,满山的树守着土,今天为何都作古,水土流失猛如虎,秦岭将来也会秃。

  国外保护森林的措施很多,如为保护森林水域,纽约市政府支付现金给卡茨基尔的农民,让他们不要开发土地,这一计划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得到了推广。包括挪威、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六大富国承诺为此首先支付45亿美元。如果不下功夫保护森林,我们赖以生存最美丽的森林资源就会与人类共同消失。现如今,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和俄罗斯及亚洲的东南亚诸国都已禁止出口原木,实行保护森林资源措施,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木材原料替代产品,获得了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多层次的效益,中国在这一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秦岭是处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分水岭,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龙岭,更是中国版图的心脏,保住秦岭的森林,为世界留一片青山,就会使长江、黄河永不枯竭,就会让亚洲和世界有了永不枯竭的心肺,让中华文明永远承续。

出处: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