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有消息报道,科学家预测地球正逐步走向第六次大灭绝。地球上的物种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不断减少,而且人类活动也给地球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变化导致更多的物种走向了灭绝的边缘。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恐龙的灭绝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当时有76%的物种消失,但并不是最严重的一次。在2.52亿年前,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使地球上95%的生物物种灭绝,这一过程持续了10万年。
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两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因有了人类的干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已经灭绝。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平均每天减少50~150种。
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哺乳动物共灭绝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20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哺乳动物共灭绝23种,大约每四年灭绝一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近百年来,由于地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环境污染等因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及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非常严重,大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当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据1960~2011年间秦岭南北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50年来,我国以秦岭——淮河为南北气候分界线,呈干热程度、雨量减少、植被退化由北向南依次在推进,推进了约2.5个纬度,推进距离约150公里,其速度惊人,若这一趋势不减,再过50年,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有可能推移200公里,由此下去,我国气候与生态将发生根本变化,“秦岭四宝”将不复存在。
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就说过,“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的300多年里,可以说是世界从近代逐步走向现代的时期,在这300多年里,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球正在一天天被我们所改变。同时在这300多年里,地球上也有300多种美丽的动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它们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亚洲西部唯一的老虎、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狼……
这300多种动物,一个个从走向濒危到消失,绝大多数都与人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有的是因为栖息地或家园被人类破坏失去了安身之地;有的是因为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或者满足自己的奢侈目的,对它们恶意地进行大肆捕杀。
中国新疆虎已于1916年区域性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区域性灭绝,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区域性灭绝,台湾云豹于1983年灭绝,等等。
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秦岭山脉,共分布有脊椎动物82科642种,其中兽类140多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8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林麝、朱鹮、金雕、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血雉、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遍布其间。另外,两栖爬行类动物有77种,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大鲵,大鲵是中国特产,是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称为“秦岭四宝”。
郁郁葱葱的秦岭也为鸟类提供了生活的天堂。在这些鸟类中,国家保护鸟类、特有鸟类近20种,包括朱鹮、白鹮、苍鹰、赤腹鹰、红腹角雉等。
著名作家叶广芩写道:“秦岭的最后一只老虎是1964年阴历五月初三被打死的。在佛坪县龙草坪公社东河大队破碾子村附近,老虎被吊在李队长家的房檐下,请来了屠户,准备开膛破肚。远近的乡亲们都来看稀罕了,人们用手指戳老虎,怕被它咬了,点一下,很快又缩回来,嘴里发出‘耶,耶’的声音,像是吓自己,又有些得意。有人在干部主持下,很庄严地做着记录:“雄性,体重225公斤,体长2米,尾长0.9米。”
记者贾连友在《秦岭最后一只华南虎被杀始末》一文中,是这样描述最后情景的:“老虎满面血迹,怒目圆睁,蹲伏的姿势一动不动……来光义他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虎那死而不倒的身影和那满含遗恨的目光,一直留在他们的心里。”
华南虎曾几乎遍布中国各个林地,数量也最多。其分布区域除华南以外,还包括华东、华中、西南的广阔地区,甚至陕南、陇东、豫西和晋南等个别地区亦曾发现过。如今,野生华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很多专家认为,华南虎已于野外灭绝。
西北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李保国说:“华南虎的消失是一个代表,给我们敲响了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的警钟。”在李保国的眼中,尽管通过十年天保工程,远望秦岭看到的是一片葱绿,其实动物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里的恶化更多的指的是动物生存的‘孤岛’现象比较突出。”人们可能无法想象森林中的孤岛会是什么样,其实就是动物生存的环境被人的活动阻隔开来。比如人们在森林里开垦农田、修公路、开采矿山等等,这些活动将连片的森林阻隔成一块一块的“孤岛”,人们希望动物能够尽快适应生存环境,能够适应人的生活节奏,而动物本身的遗传习惯并不会在短时间能改变的。
动物学家郭松涛说:“就像金丝猴,它的一种天敌就是金雕,如果大群的猴子要从大片的麦地穿过,再到对面的林子的话,金雕下来的速度是很快的,小猴子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猴子都不会有这种穿越麦地的行为,这是天敌对金丝猴行为的一种约束,并通过遗传在猴群中固定下来。如果金丝猴的生存环境被人的活动分隔成一片一片的孤岛,孤岛与孤岛之间猴群不敢往来,那它们种群间的交流就会被阻断,各自老死在那片区域。”
2008年6月到7月间,河南南召县杜某某多次用钢丝下套进行狩猎,猎捕多了自己吃不完就卖给张某某。杜某某感觉有利可图,就联系南召县的李某携带电网到栾川县一起狩猎。两人合谋共非法猎捕到鹿两只、野猪四头,并继续卖给张某某。同年11月份,杜某某独自捕到斑羚一只、黄羊两只、野兔两只,同样卖给张某某。同年12月份,杜某某又猎捕到一头野猪,也卖给张某某,其间杜某某从张某某手中获利2680元。
2012年11月上旬的一天,宁陕县孙某纠集夏某、周某等六人,携带孙某通过各种途径购买的三支猎枪,以及六人制作的用来捕猎的钢丝套,来到户县太平乡邢家岭黄羊坝附近山林捕猎。在捕猎过程中,孙某持枪打死两只斑羚,夏某打死一只斑羚,另外,他们还从钢丝套内捡回被套死的两只斑羚,捕获后,斑羚被分食。十多天后,尝到甜头的孙某、夏某、周某、何某等四人再次来到黄羊坝捕猎,这次,孙某用猎枪捕杀两只斑羚,夏某、何某从钢丝套上又捕获一只斑羚。
孙某等六人非法持猎枪、钢丝套等,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先后猎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多达八只,严重破坏了秦岭一带的野生动物资源,危害国家保护动物的安全,虽然最后得到了处罚,但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
2013年1月31日,柞水县森林公安在商洛市森林公安的协助下,在凤凰镇一个冰库内,查获野猪肉1309斤,斑羚、鬣羚、毛冠鹿等野生动物尸体30具,毛冠鹿和鬣羚等野生动物皮18张。根据调查了解的线索,民警先后抓获犯罪团伙七名成员。
2013年7月中旬,两当县金洞乡任湾村村民李某某和侯某某,共同出资2700元购买“电猫”设备,于8月19日安装在李某某家的耕地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左家林场太阳营林区国有林地的交界处。当晚电死野生动物黄麂四只,8月20日晚至22日晚,电死黄麂、青麂、黑熊和野猪各一只。
2014年8月23日,民警在镇安县营盘镇两河中华村林区巡查时,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带着五个尼龙袋,遂上前查看,发现袋子里装的是被铁夹子夹住的果子狸五只,其中有四只活体,一只死体,每只体重都在五公斤左右。活着的果子狸两眼放着凶光,惊恐万分。
这些血淋淋的猎杀野生动物的事件,将大大加剧秦岭野生动物灭绝速度,野生动物对人类也会退避三舍,一旦见到人类活动的痕迹,就会惊恐万状,四散而逃,担心自己成为人们猎杀的对象。
2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跟着老乡长与猎人上山打猎,当时安排我坐交,可猎狗和猎人撵了几天,就是没见猎物的影子从我们的枪口下走过;10多年前我在秦岭山里当乡长时,一位老者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专门给我炖了一碗羊汤劝我喝。过了几天他到乡上赶场时又神秘兮兮地请我再去喝羊汤,我推辞时他却说: “其实你那次喝的不是普通的羊汤,而是羚羊肉汤,这次我又炖了一锅。”我一时感到肠胃翻滚,喘不过气来,只想掏出我的心肺献给他,以换取羚羊的安全。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地方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秦岭地区如此众多的猎杀野生动物的事件应该得到强力遏制,否则,华夏龙脉的生态就会失衡,亚欧大陆的这块绿色心脏将从地球上消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不复存在。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