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中国气象报》报道:近日,陕西关中、陕南持续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较差,17~18日,陕南出现能见度不足100米的大雾。汉中、安康局部地方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甚至50米的强浓雾,当地气象部门先后及时发布大雾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据悉,这种雾霾天气还会持续两天。
早在1997年,陕西观测的13个市(县)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全年的日均值范围为0.029~2.671毫克/立方米,有69%的日均值超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20毫克/立方米)1.46倍。
2012年,据有关部门监测,12月12~15日西安市连续4天空气污染指数在282~293之间,为中度重污染;16日西安市空气污染指数达314,为重污染。西安空气污染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全国12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污染物指数位居榜首。
2013年12月25日《阳光报》报道:从冬至这天起,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算是开始了,期盼已久的雪花依旧没有想要光顾西安古城的意思,雾霾却赖着不走。即使是平安夜,因为连续的雾霾,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监测数据“爆表”,大家期待的狂欢夜也在雾霾的笼罩下度过。
据了解,此次雾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严重为西安气象史上首次。咸阳、西安、渭南、宝鸡、铜川等地空气当时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
2013年入冬以来,陕西关中地带雾霾天气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虽然在1月20日的降雪过后,21~22日西安的雾霾天得到显著缓解,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几乎没有突破过200。但在20日当天,西安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却连连“爆表”,突破500极值!一度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令许多网友纷纷感叹自己早已做了“人体吸尘器”。
这是自2008年以来秦岭呵护下西安古城遭遇雾霾天气的一个缩影。究其原因,在没有重大污染事故的前提下,企业排放的废气、机动车尾气、人们冬季取暖排出的煤气等污染物在空气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下,由天气原因诱发造成雾霾。那在陕西究竟又有哪些气候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空气质量呢?有专家认为西安地处秦岭以北关中盆地,是秦岭挡住了南来的温湿气流,让北来的干冷空气在盆地中央即西安滞留而造成。这些专家大概就是网友们吐槽的那种“专家”吧?为什么不反思人类对秦岭、对大自然产生的危害与工业污染,反而又想把人祸赖给天祸,并嫁祸于秦岭。
与此同时,全国的媒体都发出了这样一则消息:自2013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网络更流传着“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人”等幽默段子。
科学数据证明,严重的雾霾负载有大量有害物质穿过人的鼻腔,直接进入人的肺部,甚至渗进血液,因此又被称作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黑肺的主要凶手。
中央气象台2013年1月13日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3日早晨到上午,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江苏中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南中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中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全国四分之一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亿。
大范围雾霾天气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交通受限、航班延误、病患增加等。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多条高速公路已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石家庄机场因能见度低致使多趟航班延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部分航班受影响,青岛流亭国际机场60余架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近5000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也称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在低温相对稳定的风向中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2013年全球肺病死亡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而患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就是肺癌,雾霾已成为困扰中国人的“心肺之患”。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将雾霾天气首次纳入其中。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2014年2月21日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冬末春初时出现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不算罕见,2012年冬天到2013年春天北京就曾出现连续5天的雾霾。2014年1月份,北京共出现5天雾霾天气,2月份又出现4天,创北京最长雾霾9天的纪录,突破了1980年2月23~27日和1994年2月16~20日连续5天的纪录。
此时此刻,让人不禁想起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一连几日无风,风速为零,大雾笼罩着整个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白天行驶也要打开车灯,行人走路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伦敦城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毒雾横行,雾霾笼罩,全世界主要的发达工业国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
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就以“雾都”扬名。煤炭是支持工业革命的核心燃料,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污染急剧加重。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冒着长长的烟龙拉着一节节黑黝黝燃煤专列开进伦敦,就像进入了地狱。
冬季人们要用煤取暖,加之工业生产需要煤炭,大量煤炭在燃烧时,产生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在没有风时,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这种“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
此后,英国人痛定思痛,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大规模改造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20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政府又出台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措施。在城市外围建设了4434平方公里的环形绿地。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政府必须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2003年起,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否则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其实伦敦在冬季发生空气污染,最早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都时有发生,1952年12月雾霾事件惨痛的代价,终于使这个国家彻底清醒,但这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竟然花费了60多年漫漫长路,经过了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工业发达的日本早在40年前遭受的大气污染远比中国今天更为严重,PM2.5持续“爆表”。日本当时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源排入大气后,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烟雾污染现象。当时,东京患呼吸道疾病的群众迅速增多,许多民众组团控诉政府和企业,最终推动了日本政府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
为了治理雾霾,日本前后花费了近40年时间。
难道我们要重蹈覆辙吗?
2013年12月19日一大早,走出家门的西秦岭天水市民发现,他们已被笼罩在一片薄雾中,能见度非常低。人们纷纷议论,天水市是不是也出现雾霾天气了?
而远在秦岭东南角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路与光明路交叉口,大部分市民已经戴上了口罩。空气中烟尘和雾霾依然交织在一起。
2013年12月19日有媒体报道,处在秦岭南边的广元市连续三天雾霾,空气有轻微的污染。同样在12月19日,处在广元市更南边的成都空气质量指数(AQI)突破280,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2013年12月24日上午,《大河报》记者在洛阳市环保局体验了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进入平台页面后,牡丹仙子温柔的声音缓缓飘出:“今日,洛阳市空气质量指数为420,属于严重污染,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平台提供了全市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自动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3个污染因子数据,并新增了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3个污染因子的监测。记者在平台上看到,当日上午10时许,7个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都是“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是:PM2.5。
据测2014年洛阳市的雾霾严重,空气质量达标率不足五成。
根据陕西省的统计,2013年西安蓝天日只有138天(其中优9天,良129天),污染天数达227天。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别为:细颗粒物(PM2.5)10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19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4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5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2.087毫克/立方米。PM2.5浓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为25微克/立方米。从2013年1月至11月,西安6次进入74个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的后十名。12月有21个污染天,其中严重污染8天,西安又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排名的后十名。
2014年2月宝鸡连日出现了重污染的天气,对此有网友给宝鸡市市长信箱留言“近一段时间,我持续关注咱们宝鸡的空气质量情况,特别是PM2.5指数,发现宝鸡的空气质量经常处于全国后十名,一个四线城市空气质量如此之差,值得深思。我想问一下,宝鸡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什么?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和宝鸡周围的水泥厂、电厂排污有关?有什么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明确的治理目标和时间表?”
有网友大声疾呼:我们不要快速增长的GDP,我们不要动车提速,我们更不要什么高大上,我们只要一个清新的空气与明朗的蓝天!
2014年1月31日西部网记者敬泽昊报道:虽然一再呼吁过年不放炮,但从30日(除夕)晚8点起,伴随着阵阵爆竹声,西安的空气污染指数开始迅速升高。截至大年初一10点50分,西安多个监测点的PM2.5数值均已“爆表”,临潼监测点的PM2.5数值更是高达1006。
为了治霾防污,陕西省确定了关中地区2014年减少1000万吨燃煤降耗刚性目标,2014年上半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煤炭降耗量为3642.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78%,增幅虽有回落,但新增燃煤消费量561万吨,不降反增,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面临严峻挑战。
秦岭,这座曾经成就了长安十三朝帝都千年风华和九朝古都洛阳灿烂文明的华夏龙脉,将被雾霾遮住脸,罩住心,甚至会产生植被退化,动物迁移,物种灭绝。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旦破坏,人们该何去何从?
痛下决心,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呵护大秦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留住中华民族自己的根脉,为世界保留一处人类最后的家园!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