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唐代政治家,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713~74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颜真卿为人刚正不阿,被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任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当时正值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在平原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起抵抗,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惨遭杀害,颜真卿怀着悲愤的心情写成著名的行草书《祭侄季明文稿》。唐肃宗即位后,颜真卿先后被任命为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封鲁郡公,因此后世又称他为颜鲁公。唐德宗年间,因为遭到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被派往淮西招抚谋反的叛将李希烈,被李杀害。颜真卿自幼学习书法,又兼取百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楷书,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其行书纵横跌宕,遒劲有力,人称“颜体”。
  
  忠诚正直的大臣
  颜真卿三岁丧父,在母亲的辛勤教养下,长大成为学问渊博的人。26岁时他中了进士,先出任醴泉尉,不久升任为监察御史。据说他在巡视五原县(今属内蒙)时,因平反冤狱,当时大旱的天气居然降了一场雨,当地人们都称为“御史雨”。后来他回朝后升为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察院任职。
  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璟之子),颜真卿上书提出质疑,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便把他当成异己加以排斥,天宝十二年(753)朝廷将颜真卿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此时安禄山反叛的事情已经出现了苗头,颜真卿佯装不知,暗中却派人奏报朝廷,并修守战备,召集壮士,储备粮草,以防突袭。
  安禄山起兵叛乱后,黄河以北各州县尽被占领。唐玄宗闻报,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当他听到颜真卿联合堂兄弟颜杲卿,起兵二十万,在平原城与叛军抗衡时,大喜过望,对左右的人说:我都不记得颜真卿什么样了,但是他竟有这样的胆识!于是下诏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又加封他做河北招讨采访史,唐肃宗即位后又封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颜真卿率兵师切断了安禄山的后退之路,安禄山急忙派重兵进攻河北州县。
  当时叛军气势汹汹,河北州县相继陷落。颜真卿见寡不敌众,于唐至德元年(756)十月率部突围至凤翔投奔肃宗,被皇帝任命为宪部尚书。到唐代宗时,颜真卿任吏部侍郎,后改任尚书右丞。皇帝从陕西回长安,颜真卿请天子先拜谒祖上的陵庙再入宫,宰相元载认为他过于迂腐,颜真卿发怒说:办不办在于你们!我说说又有何罪?朝廷规矩,都被你们破坏尽了!从此元载对他恨之入骨,对皇帝说:群臣奏事往往夹杂着谗毁之词,应该让他们每当有事情禀奏时都先报告他们的上级,上级再报宰相,宰相认为重要的事情再奏闻皇上。颜真卿听说后大怒,立即上书皇帝进行争辩。他历数先朝的开明政治,告诫皇帝说:如今天下战乱的创伤尚未抚平,矛盾越来越多,陛下一定要广听谏言,了解实情才行,如果由宰相一个人决定是否上奏,那么,许多忠臣的意见都不能直达皇帝,言路就被阻塞了!陛下应早早觉悟,否则一定会被孤立起来,将来悔之晚矣。
  颜真卿的大胆陈言使元载感到害怕,后来元载便借故诬蔑他诽谤朝政,将他贬为峡州别驾,改吉州(今江西吉安)司马。元载被处死后,颜真卿回到朝廷任刑部尚书,秉性不改,又得罪了新宰相卢杞。卢杞号称“蓝面奸”,表面敬重颜真卿,暗地里却想陷害他。正好遇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卢杞就怂恿皇帝派颜真卿去劝降。
  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严正宣旨。李希烈养子千余人拔刀威逼,要他投降,颜真卿却面色不改。李希烈又劝他上书皇帝为自己表白,颜真卿依然不从。叛兵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众人都向李希烈建议他即位称帝后任颜真卿为宰相,颜真卿听到后,立刻大声斥责: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后来李希烈又扬言要活埋和烧死颜真卿,依然没有吓倒他。李希烈见软硬兼施都无法得逞,于贞元元年(785)派人将颜真卿吊死,这一年颜真卿77岁。颜真卿死后,三军恸哭,皇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赐谥号文忠。

  庄重雄浑的“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与他的人品浑然一体。据说,他年少时家中因为贫困,无钱购置纸笔,经常用笔醮了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的书法受到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响,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之后又广泛地从历代书法名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经过融会贯通,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被人称为“颜体”,成为代表有唐一代的大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了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而他的行草,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既凝练浑厚,又纵横跌宕。颜真卿在书法理论方面的著述,流传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颜真卿传于后世的书法作品比较多,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季明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季明文稿》公认为真迹外,其余作品真伪尚有不同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祭侄季明文稿》为草稿性质的遗迹,书写自然,手稿满纸涂改,表现出颜真卿书法的神韵。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碑刻中最能传达出原迹面貌、神气的碑刻,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出处: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