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
作者: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
李勣(594~669),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公。唐赐以国姓“李”,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为单名“勣”,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隋大业末年,李勣跟随翟让在瓦岗寨起义,武德元年(618)投靠李渊父子,因为战功封曹国公,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李勣率军镇守边疆,多次击退突厥的进攻,战功赫赫,被任命为并州总管,驻守并州长达十六年,后被封为英国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继位,立即将李勣召回朝廷,任命他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务,后来又任李勣为尚书左仆射、司空。李勣精通兵法,用兵时总能临敌应变,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后世论及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靖封卫国公)”。总章二年(669)李勣病逝,时年76岁。唐高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七天不上朝。并赠官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投身瓦岗,计取黎阳
李勣出身富贵之家,父亲徐盖乐善好施,常常接济贫困的百姓。隋炀帝大业末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17岁的李勣前往投奔,参加了翟让率领的瓦岗军。
隋朝廷派荥阳通守张须陀率军镇压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十一月,翟让采用李密的计谋,在荥阳大海寺一战杀死了张须陀,瓦岗军声威大震,李密的威信也随之大增,李勣借机与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大业十三年(617)李密称魏公,成为瓦岗军的最高统帅。隋炀帝命王世充率十余万人前往讨伐李密,李勣使用妙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因功被封为东海郡公。
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饥民流离失所,饿殍满野。因为得不到朝廷及时的赈济,每天饿死数万人。李勣于是向李密献计说:天下大乱,本来就是因为饥荒,如果我们现在攻取黎阳仓,就有成就大事的希望了。李密认为很有道理,立即派李勣率领五千人马前往黎阳仓。在其他义军的协助下,李勣的部队当天就击败了隋朝守军,攻占了黎阳仓。起义军即刻开仓救济灾民,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拥护,人们纷纷加入了起义队伍,起义军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追随李世民,屡建奇功
武德元年(618),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入关降唐,李勣仍据守着黎阳等十郡瓦岗旧地,后来在魏徵的劝说下,也决定归唐。但是他不做卖主求荣之人,坚持将自己镇守的地盘以李密的名义献给唐朝。唐高祖李渊十分高兴,立刻下诏封李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
武德二年(619)四月,隋炀帝死后,原为隋东都洛阳守将的王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唐高祖于是命李勣跟随秦王李世民统领河北、山东的士兵抗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九月,唐军在邙山击败了王世充的部队,其管州总管杨庆也请求投降,因为杨庆过去是李密手下的将令,所以李世民派李勣前往安抚其部众,很快,荥、汴、淆、豫九州也相继来降。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据守虎牢,听说管州降唐,想要率兵收复,被李勣击退。第二年,李勣进攻虎牢,因为有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暗中投降并做内应,很快就占领了虎牢要地,进逼洛阳。孤守洛阳城的王世充只能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认为唇亡齿寒,率军十余万人南下救援被围困在洛阳城的王世充,秦王李世民与李勣依据虎牢之险阻止窦建德的军队。
据说,李世民和李勣得知窦建德想趁唐军把马放到河北吃草时突袭虎牢,决定将计就计,率军北渡黄河,留下一千多匹马放牧在河边来引诱窦建德出兵,晚上却悄悄带兵返回虎牢。窦建德果然中计,派出五六千骑兵进攻虎牢,李勣率伏兵奋力冲杀,大破敌兵。“虎牢之战”唐军以少胜多,消灭了窦建德的主力部队,接着又很快平定了王世充的残余守军,夺取了中原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战争史上“围魏救赵”、“围城打援”的著名战例,也是唐朝统一全国最关键的一战,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回到长安后,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勣为下将,李勣以自己的骁勇善战位居诸将之首。
此后,李勣又参与了镇压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和兖州(今属山东)徐圆朗、江淮辅公祏的起义军,屡战屡胜。
镇守并州,胜过长城
并州(今山西太原)是唐朝北方的门户,为军事要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唐武德八年(625),东突厥颉利可汗屡屡掠夺并州一带,唐高祖于是命李勣为并州行军总管,抵御突厥的进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任命李勣仍为并州总管。
贞观三年(629)十一月,东突厥再次进犯河西,时任兵部尚书的李靖和李勣率军出击,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与东突厥颉利可汗兵遭遇,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派使者请和,唐太宗也派了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李勣与李靖一起商议下一步的对策,李勣认为颉利可汗虽然一时被击退,但是人马尚多,如果进入碛中(漠北),与九姓回纥、薛延陀等族众会合,那里道路艰险,恐怕很难追上。不如趁对方防备松弛,迅速出击,突厥一定不战而降。这一想法与李靖不谋而合,于是,李靖先带兵袭击颉利可汗牙帐,正当颉利可汗想要逃入碛中的时候,李勣早已屯军碛口,颉利可汗前进受阻,后面又有追兵,只得率其部落投降了李勣。这一战李勣俘虏了突厥可汗颉利及其部卒万余人,凯旋而归。李勣镇守并州十六年,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很安定,服从唐朝的统治,唐太宗称赞他“胜数千里长城”,并改封他为英国公。
贞观十五年(641),继东突厥而起的漠北薛延陀部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东封泰山之机,纠合同罗、回纥等族军队二十万,穿过漠南,袭击已归降的东突厥,逼近长城。李勣率精锐部队追击薛延陀一直到青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大败敌师。战事结束后,李勣升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八年(644),李勣跟从唐太宗讨伐高丽,攻破辽东、白崖等数城。贞观二十年(646),又率军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碛北。乾封元年(666),唐高宗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伐高句丽。李勣指挥若定,一路连捷。总章元年(668),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李勣戎马一生,多谋善断,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投身农民起义军,为推翻隋王朝的统治发挥了作用。在唐王朝平定割据势力、建立统一国家的征战中也是功勋卓著。
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李勣
出处: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