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李靖(570~649),唐初名将,军事家。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人。隋末曾经担任马邑郡(今山西朔县)太守佐官。归唐以后,李靖参与了一系列平定中原割据势力的战斗,南伐萧铣,东讨辅公祏,战功显赫。唐武德八年(625),东突厥入侵太原,李靖率兵北上,生擒颉利可汗,同年被任命为检校安州(今湖北安陆)大都督。唐太宗在位时,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等职。贞观八年(634),吐谷浑又侵扰边境,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反击吐谷浑,大获全胜,他也因功被封为卫国公。回到朝廷后,他长期养病在家,贞观二十三年(649)病逝。后人评论李靖用兵果断,料敌如神,因此将他与李勣并称“英(即英国公李勣)、卫”。
  
  初露头角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是他的舅舅。史书记载,李靖年少时就有“文才武略”,喜读兵书,经常和韩擒虎一起谈论用兵之道,韩擒虎曾经称赞他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就只有李靖一人。后来,李靖由科举进入仕途,当了地方官,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深得当时名臣左仆射杨素的赏识。隋炀帝大业末年,各地反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此时的李靖任马邑郡(今山西朔县)丞,他察觉了李渊的反隋动机,决定向正在巡游江都的隋炀帝告发此事。可是刚刚赶到长安就被李渊俘获,就在即将被斩首的时候,李靖大喊:李公你发起义兵,目的是为天下除暴,难道不想成就大事,只因私人恩怨就斩杀壮士吗?李渊听了这句话,起了怜惜英雄之心,李世民也为他说情,就这样,李靖保全了性命,此后不久,就进入了李世民的幕府,成为其手下干将。武德三年(620),李靖追随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战功。
  
  平定江南
  进攻王世充的战役打响不久,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后梁萧铣政权又伺机出兵,想要攻占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武德三年(620),李靖被派往荆州,参与讨伐自立为梁帝的萧铣。李靖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于第二年向唐高祖提出了“图萧铣十策”,全面部署了讨伐萧铣的战略计划。李渊接受了他的建议,二月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升李靖为行军总管,一同伐梁。由于李孝恭作战经验不足,军务实际上由李靖负责。九月,长江正逢秋汛,江水猛涨,萧铣认为唐军不会选择此一时机出兵,故而未加防范。李靖却鼓励官兵们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趁着江水大涨,迅速进军,敌人必然猝不及防。于是,李靖率军从夔州出三峡顺江东下,一举攻至江陵,迫使萧铣投降。李靖的军队有着严格的军纪,进入江陵城后并没有抄没萧军官兵的家财,而是秋毫无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扬。消息传开,江南各州郡也纷纷请降归附唐朝。这次战役的胜利,充分显示了李靖指挥得当,谋略高超,他也因功绩卓著被封为上柱国,赐爵永康县公,任检校荆州刺史。不久,李靖又受命招抚岭南,因为他重视招抚,民心归顺,岭南诸军纷纷投降,九十六州、六十多万户归顺唐朝。
  武德六年(623)七月,原已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祏占据蒋州(今江苏南京),准备举兵反唐。唐高祖以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前往讨伐。李靖采取诱敌出城、设伏袭击的战略,在大破辅公祏的水军后,率精锐部队直趋丹阳,俘虏了辅公祏,很快平定了江南。此后,唐朝廷于蒋州(今江苏南京)专门设立了行台,以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被废止后,李靖改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江南的局势刚刚安定,北方的形势又紧张起来。武德八年(625)东突厥入侵太原,李靖率江淮军北上御敌,其他诸军迎战大多失利,唯独李靖的军队得以保全,击退东突厥后,唐廷又任命李靖为检校安州(今湖北安陆)大都督。
  
  夜袭阴山灭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东突厥不断袭扰边境,唐太宗决意大举反击,授命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李勣分道出击东突厥。第二年正月,李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连夜突袭颉利可汗营帐所在地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颉利可汗仓皇逃走。唐太宗称赞李靖:从前汉朝的李陵带步兵五千迎敌,不幸被匈奴俘虏,还被载于史书,为后世称道;现在你以三千轻骑深入敌人后方,攻破定襄,威震北方,实在是古今未有的奇功。于是进封李靖为代国公。与此同时,李勣也率兵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李靖会师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唐军乘胜追击,突厥溃不成军,颉利可汗被擒,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北方终于得到了安定。李靖也因灭东突厥之功,加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
  
  西定吐谷浑
  贞观八年(634),西北吐谷浑又入侵唐朝边境,朝廷决定出兵反击。在此之前,因为吐谷浑盘踞青海,地势险要,唐朝三次征讨均无功而返。在任命统帅时,唐太宗认为李靖是领兵作战的最佳人选。这时候李靖年事已高,因患足疾正在家休养,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后主动请缨出征。太宗大喜,立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五路大军,征讨吐谷浑。贞观九年(635),唐军在库山(今青海西宁西)大败吐谷浑军,吐谷浑可汗伏允下令撤退,并一路放火烧掉了沿途的野草,想要断绝唐军马草。时值隆冬,李靖的部将都担心战马没有足够的粮草,不宜长途追击。不过他的部下行军总管侯君集却认为应该趁着对方人心涣散,乘胜追击。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意见,指示部下穷追不舍。他下令兵分两路,自己率主力由北道进攻,侯君集与李道宗由南路堵截南逃的敌军。唐军克服种种困难,长途奔袭,连连告捷,最终平定了叛乱。吐谷浑从此成为唐朝的属国。贞观十一年(637),唐太宗为了表彰李靖的赫赫战功,改封他为卫国公。
  贞观二十三年(649),李靖病逝,唐太宗特命他陪葬昭陵,并将他的画像高挂于凌烟阁,供后人瞻仰。李靖一生身经百战,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在治军、作战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被集为《李靖六军镜》等兵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李靖
   
  
出处: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