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树传奇
责任者: 张会鉴,李厚之
汉滨区坝河乡濮陀村境内榆树垭,山势峥嵘,垭上有一虎梨古树,高约20米,有5人合抱之粗。虬枝横斜,覆盖3余亩,据传此树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当地奇观。
据树旁立石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碑文记载,原来榆树垭有虎梨古树二株,在当地粮户洪元周地界之内,属洪家所有。嘉庆年间,为防白莲教而整修山寨,洪元周意欲捐此二树,后因白莲教平息,遂作罢,二树得以幸存。由此而“岁岁生发,美此牛山,秋冬见苍古之形,春夏有荫湿之荫。山势峥嵘,来往各便,于斯境成古迹焉”。
到洪元周孙子辈,已将古虎梨树所处之地出售,其后几易其主。清道光二十六年新地主将两株虎梨树卖与他人,其中一株已伐,乡邻知悉,聚集树下保护,不让再伐另一株,并慷慨捐资,退还买主:将树作为当地公有。“恐世远年湮或有无知而毁折此树者”,众乡亲还在树下勒碑,碑首赫然额题“永垂不朽”“以昭示所由来,谨志始未,俾永植不替”。由此,幸存的一株虎梨树便成了大众呵护之物,神圣而不可侵犯。
古树历经沧桑,已显龙钟老态。树腹中空,可容数人。过往行人,常在其中避雨。放牛娃冬天便躲在树洞内,烧火取暖,因而埋下了诸多隐患。半个世纪以来,已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千年之姿,几乎毁于一旦。
第一次大火发生于1949年,当时树洞尚小,人们采用黄泥根部封堵,从树洞上面灌水,灭了大火,化险为夷。
第二次大火发生于2000年8月上旬,居住在离树3里之地的汪显胜首先发现,便在村中呼救。当时村中青壮男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老弱妇女居多,闻讯家家出动,上至70多岁的老者,下至七八岁的小学生,担桶、捧盆、提罐,参加救火。榆树垭地处山巅,取水要在4里之外的山沟,大家不辞劳苦,攀崖取水灭火。因树洞较1949年增大许多,黄泥封堵已无济于事,一百余人奋战三天三夜,仍未将树腹中的火扑灭。有一老者献计,先用黄土从上往下填洞,再从上面灌水,水来土掩,浸润树腹,终于灭了大火。树中10余米高的空洞一片漆黑,从内向外,树身碳化深约半尺,惨不忍睹。谁料劫后余生,古树却更为精神。第二年春,新枝勃发,壮观不减当年。十里八乡传为神树,有老者为古树披红,燃放鞭炮,香表火烛祭祀,以表虔诚敬意。而今去坝河揽胜寻古的游人,都要去榆树垭观光,以亲睹千年古树为快。传奇佳话也随之远近流播,濮陀村民爱树美德,无人不慨然而钦敬之。
出处:安康百业史话/张会鉴,李厚之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