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说说桃花水

责任者: 王正云


    榆林古城东北角的驼峰山下,有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从一个磨盘当中的圆孔中淌了出来,流向榆林全城,千百年来供人们生活之用。这股泉水,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喝在嘴里又凉又甜又爽口,使人浑身非常舒服。在严寒的数九天里,泉水热气腾腾,永远也不结一点冰。这股泉水就是普惠泉。老人们说,经常喝普惠泉水,年轻的姑娘和媳妇就会面嫩如桃花。榆林城的姑娘从古以来为什么肤色又白又嫩,据说就是因为从小喝普惠泉水的缘故。因此,普惠泉水又被人们称为“桃花水”。
    “桃花水”以清、凉、甜、润为人称道。经科学研究测定,水温常年保持10—12度,色度为0,无臭无味,清澈透明。细菌指标完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要求。氟化物、氰化物、砷、铬、铝、镉毒理学指标完全合格。铁、锰、铜、锌、挥发酸类化学指标合格。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钙镁型水。是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城东郊的金刚寺沟,有与普惠泉齐名的榆阳泉水。泉水洁净晶莹,口味纯正。
    关于这种水的形成,据考证,约在距今三千万年前,榆林城区曾是一片露天煤层,后来煤层发生燃烧,造成了一次大塌陷。大火熄灭后,留下一条宽数公里,长数十里的石头破碎带,这个石头破碎带就形成了榆林桃花水的“摇篮”。以后这一带又三次变成湖泊,三次又变成陆地,这样几经沧桑,这条石头破碎带上就覆盖上一层厚沙土,而沙土下面那些纵横交错的石头空间里充满了水,这就形成了长条状的地下“水库”。又在距今两三万年前,榆林城区地面因有河流冲刷而切断沙土层,后来河流干涸,“水库”中的水由于承受地面压力不同,便由承压力小的地方喷出来,这便是今天的“桃花水”。因为天上的雨水不断地渗入到沙土层下面的石头破碎带里积蓄下来,因而使“桃花水”千百年来一直喷涌不息。
    清代贺庆馀有诗赞道:
    莫谓寒泉顿结冰,
    偏从冬候暖频蒸。
    若非满郭春常在,
    安有长波气尽腾。
    日上三竿烟雾绕,
    月明两岸雪霜凝。
    榆关胜景图难绘,
    龙洞氤氲万古称。


出处:老榆林史话/王正云著.—榆林:榆林健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