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圐圙·曲连

责任者: 段双印著



    诗人贺敬之的著名诗篇《回延安》中有“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之句。这种油馍,用软(糯)、硬两种糜子掺和在一起,捏成中空的圆圈状,再入油锅炸熟,热腾腾,香喷喷,为过年过节与平时待客的上品,老乡还管这种食品叫“油圐圙”,也有人写作“油窟帘”。
    陕北老乡也把围圈起来的牲畜圈称作“羊圐圙(ku ue)”、“猪圐圙”。
    延安南部富县、洛川、黄陵等县群众,为小孩过生日时做的一种圆圈状的白面烙馍,则称之为“曲连”。也有人把油馍馍叫作油曲连。
    不管圐圙也好,曲连也罢,这些方言俗语的词源,都出自古代蒙古语。
    在古代蒙古语中,“圐圙”(kuriah)之意就是圈子,又译“古列延”等。14世纪波斯人拉斯特丁主编的《史集》中谓“所谓古列延(kuriyan)是圈子的意思。当某部落驻在某地时,就围成一个圈子,部落首领处于像中心点那样的圈子中央,这就叫作古列延。在现代(14世纪),他们(蒙古人)也按这种形式布阵,使敌人和异己无法冲进来。”(美·朱学渊《中国北方诸族源流》第24页,中华书局,2002)
    元《蒙古秘史》中,亦在“古列延”旁注释“圈子”或“营”。可见“圐圙”为“古列延”的快读音转或异译。
    至于“曲连”一词,也见于元杂曲。如《高祖还乡》中有一段逗趣的话“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了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我们按音韵学的办法解读这段话,“胡阑”即环字的慢读,“曲连”亦即圈字的慢读。反过来,再用反切的方法,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拼读音,读急一些,“胡阑”就读作环。迎霜兔即白兔(玉兔),白环即是月亮;“曲连”快读作“圈”字,毕月是“蹩”字的慢读,毕月乌即蹩足的乌鸦(实为三足鸟)。红曲连,即红圈,指太阳。古代人经常用玉兔代表月亮,以三足鸟代表太阳,月亮和太阳也分别指代阴阳。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面旗上,有白环中的玉兔图案,是月亮旗;一面旗上,有红圈中的三足鸟图案,是太阳旗。
    总之,“圐圙”是古代蒙古语“古列延”的译音慢读,本义是圈子,“曲连”是“圈”(子)字的慢读,两者同出一辙,源出古代蒙古人的营地和军阵。后来,词义逐变发生变化。陕北方言中的圐圙泛指圆圈状的东西,引伸为围圈起来的畜圈,在蒙古语中,则“蒙语指围起来的草场,现多用于村镇名称。也译作库伦。”(见《现代汉语词典》圐圙条)

出处: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