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库勒·栲栳

责任者: 段双印著


    库勒是陕北民众最喜欢、最常见的一种地方小吃,多用洋芋或萝卜擦成条丝状,或用鲜豆角等蔬菜切成段状,把以上原料拌上面粉、调料,有的也加入肉条,再入锅蒸熟即可食用。这种食品名称很多,延安及周边各县称之为洋芋擦擦,延安南部各县称之为麦饭、菜疙瘩,延川、清涧等地则称之为库勒,亦有音讹为不拉,晋北、晋西北亦曰库勒或酷累。
    库勒这种食品,最迟在元代已有了。元·无名氏杂剧《村乐堂》三:“后兴,同知相公叫我到牢里问事去,着你娘做些酷累来。”又:“[正末云]……是甚饭?[来儿云]打你奶奶的嘴!胡说!吃了罢!什么酷累酷累。”
    酷累一词应是库勒的异写,很像一个外来词的音译。写作库勒,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在新疆南部的库尔勒。库勒慢读,中间加个儿音,不就是库尔勒么!有的研究者认为它出自蒙古语,是奶酪之意。(王谦之《也说库累》,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2日)可以为此作注脚的是,南疆的库尔勒,也是巴音格勒蒙古族自治州的首府,为蒙古人的聚居地。联系上引元杂剧的记述,库勒一词出自蒙古语,当无大错。
    至于库勒一词的含义,王之谦认为是奶酪之意。王克明认为有失牵强(见《听见古代·酷累》,库尔勒在维吾尔语中则为眺望之意。这些我们都且不去争论,但它的确是一种食品,则无可非议。元杂剧中的“酷累”是什么东西,我们无从得知,但它至少比“和和饭”(即如今陕北人常吃的菜粥)耐饱一些,做起来复杂一点儿。如今,晋陕间的库勒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洋芋擦擦为代表,是以菜蔬拌面蒸熟即食。另一类是筱麦面用温水调和,捏成花瓣状,上笼蒸熟,佐以辅料即可,陕北和晋西北都管它叫栲栳。而这个栲栳即是库勒的音讹,本是同一个东西,它可能更接近元杂剧中“酷累”的原貌。我们知道洋芋在十六世纪的明代才传入中国,那么,以洋芋、豆角为主要原料的库勒就是明代以后的事了,倒是出自蒙古语的库勒和栲栳这一食品的古老名称,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出处: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