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帝王陵——茂陵

责任者: 阎成功

  茂陵是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县东北隅9公里处的渭北高原上,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皇帝陵。
  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是汉景帝和孝景王皇后之子。他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朝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由于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使汉朝的统治阶级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与民休息”等一些让步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生产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到了刘彻执政时期,国用充足,不仅击败了侵扰北方边境的匈奴,保障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而且第一次打开了河西走廊的交通,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就是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受命出使西域各国的。张骞往返13年,带回西域各国的农、特产品种,如苜蓿、石榴、葡萄等,丰富了我国的农作物。在政治上,汉武帝推行“推恩之令”,使长期存在的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中央集权制得到空前加强。在经济上,汉武帝采取盐铁专卖和算缗、告缗等新的财经政策,并大力兴修水利,有效地增加了财政收入。
  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为汉武帝大肆修建他的陵墓提供了物质条件。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为自己营造陵墓。他亲自选定槐里县茂乡一带为陵墓基地(因陵地处茂乡,故名叫“茂陵”),把国家三分之一的赋税作为筑陵和储藏殉葬品的费用,动用了大批工匠隶役,夜以继日地修建。汉武帝一共执政54年,而茂陵就修了53年。修建陵墓的时间之长,是空前绝后的。建陵初期栽下的小树苗,到埋葬汉武帝时已长成合围粗的大树了。
  关于茂陵玄宫内的情况,《汉书·贡禹传》里记载:武帝“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由于茂陵营造时间很长,武帝死时,茂陵内的陪葬品多得放不进去。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了茂陵的羡门,成千上万名起义军兵士搬取陵内陪葬品,先后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不能减半”,由此可见茂陵陪葬品之多。
  据《长安志》卷十四引《关中记》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如今实测茂陵封土,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远看犹如一个覆斗。底部各边长230米,顶部各边长40米,封土现高46.5米。
  有人曾粗略地估计,如果把茂陵的陵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这道长堤则可以绕西安古城八周,由此可见其工程规模之大。实际上,这还没有把陵园周围的夯筑城垣等工程计算在内。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