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迄今发现最大的瓦当——秦皇陵夔形瓦当

责任者: 阎成功

  瓦当,即筒瓦之头,是中国古代建筑上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因上面多有纹饰和文字,所以,瓦当既能防止檐头腐朽,又兼有装饰的作用。
  由于瓦当上的图案和文字往往具有当时时代的特征,尤其是瓦当上的文字,对考证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祠庙、陵墓、苑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考古工作中判断遗址、墓葬年代、规格或者名称、用途等问题的一种重要依据,因而瓦当历来为历史和考古学界所重视。
  从考古发掘得知,我国在东周时期,已经使用瓦当了。目前发现时间最早的是洛阳、临淄和燕下都(今河北省易县)等东周城址出土的半圆形瓦当。
  1979年,在临潼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件夔纹巨型瓦当。这件瓦当高48厘米,直径为61厘米,呈大半圆形,背面带有32厘米长的筒瓦。瓦当上的夔纹浮雕简炼生动、遒劲有力、阴阳分明、立体感较强,其纹饰风格与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风格很近似。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中罕见的珍品。
  我国素以古建筑宏伟高大、精美壮丽而著称于世。这件巨型瓦当的发现,无疑是我国2000余年前的秦朝宫殿建筑巍峨壮丽的一个实证。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