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出使西城的使者——张骞
责任者: 阎成功
每当提起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人们必然要谈到它的开创者张骞,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
张骞(?—前114年),是西汉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他起初在禁军中任职,从匈奴俘虏的谈话中,得知匈奴与大月氏国相仇的情况。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国联合起来夹击匈奴,招募赴西域的使者,张骞应之。
张骞率百余人从京城长安出发,途经陇西,被匈奴扣留达10多年之久。后来,他乘机逃出,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康居(今阿姆河以北,咸海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终于到达已经西迁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了的大月氏国。大夏地土地肥美、物产丰富,大月氏国因时过境迁,已无意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国留居了一年多,没有结成军事同盟,只得回国。他们为了避免和匈奴遭遇,改走南道,沿着昆仑山北麓东归,谁料在途中又为匈奴俘获。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才又乘机逃出,终于在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员300人,牛羊万头,出使西域。他和副使分别赴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印度)、于阗等国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使西汉王朝在西域各国的心目中得到尊敬,从此开始了长时期的友好往来。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由那时起,在这条大道上,胡汉使者和商贾贩客络驿不绝。他们把汉朝的丝绸、瓷器、金银器、铁器和农业生产技术传往中亚各国。同时,也把西域的苜蓿、葡萄、石榴、胡麻、良马、骆驼、乐器和佛教文化带进了中原。
张骞为加强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汉朝与中亚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