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据考古发掘,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和十二动物相互搭配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竹简背面。该墓断定为秦始皇时代。所发现的生肖动物次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虫、午鹿、未马、申环、酉水、戌老羊、亥豕。与定型后南梁至陈沈炯《十二属相诗》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别。沈诗云: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不难看出,这两种十二生肖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鹿的地位的失落和马的地位的巩固。应当指出,秦人对鹿的图腾崇拜是很强烈的,如已发现的鹿纹瓦当便有数种之多,有悠然自得的站鹿,机敏灵巧的奔鹿,有相依为命的双鹿,角逐嬉戏的群鹿,神态生动,引人遐思。“逐鹿中原”被视为向最高国家权力问鼎的代名词。但汉代以后,随着军事战争中马的地位的提高,原来属鹿的位置变成了马,马成了羊,羊成了犬。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赵高“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
史载赵高原是赵国贵族后裔,被秦人俘虏后誓欲报仇,遂“自宫(割掉生殖器)以进”,因精通律法当了中车府令。秦始皇客死沙丘后,他与李斯合谋杀害扶苏,拥立胡亥,导演了一桩悲惨的宫廷政变。二世执政时,赵高为了窃夺皇权,镇压异己,遂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划分顺逆。然而,司马迁所讲这一掌故其实事出有因,其中“鹿”并非常人所理解之梅花鹿。
据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知:“《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卫嗣公曰:‘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盖早传二物之或相似。”“鹿马虽异,皆为畜兽。”对介乎鹿、马之间的某种动物,发生属性争议当属情理中事。原来非洲斑马这个时期传入中国引起麒麟之争议,固可为一侧征,而至今仍生活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马鹿,恰是介乎马、鹿之间的动物,也可验证。马鹿属哺乳动物,鹿科,雄性多角,但雌性却无角。而马儿平常不生角,却也有生角之时。晋干宝《搜神记》记载汉文帝时“吴地有马生角,在耳前上向。”汉成帝时,“大厩马生角,在左耳”,其围长约二寸。干宝认为这反映了吴国反汉、王莽代刘的某种征兆。
因此,在秦国后期已走向全方位开放的形势下,吸收异域风物,博采各地珍稀,并在宫廷公开辨识某种动物的归属或种类,也许还不失为那个辉煌岁月的一件盛事。只是这件在秦国久有传统的具体事件,被心怀叵测的赵高用来达到其阴险毒辣的政治目的,乃是非常可悲的。否则,牵马(或鹿)登堂入室,就是不可思议的。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