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长角冢下卧英主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大秦天王”苻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领袖。他的陵墓在今彬县城西南15公里,位居南原水国镇西边的一处低洼的土壕内。墓的方位坐南向北,茔域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由于地面上所存的封土堆,一头高大一头低矮,略呈一横宽纵窄的平面,形状像一个角锥体,故被当地群众称为长角冢。这冢名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称氐族苻氏原系世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的一支游牧部落,本姓蒲,世为西戎酋长,长角即取畜牧牛羊的意思。今墓前有墓碑一通,上刻“前秦国王苻坚之墓”。
    原来,在西晋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权逐利的“八王之乱”,这时,已进入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部落便乘机崛起,割据了长江上游和黄河流域。这些部落和集团之间,相互角逐、掠夺、攻杀,便形成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其中,以氐族苻氏在长安建立的前秦政权,最为强盛。这个王国自351年兴起,至394年灭亡,凡四世六主,历时44年。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强调民族融合,在位期间(357年—385年),加强中央集权,压制不法贵族,兴修关中水利,注意农业生产,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代国,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国内形成了一个“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相对安定的环境。苻坚就在这个小康的基础上南征北战,并进攻西域,版图达到了“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的规模,只有隅处东南的东晋政权,和他对峙。
    前秦苻坚力量壮大之后,便不顾群臣谏阻,自恃他有强兵百万,欲乘胜一举消灭东晋,建立一个为氐族所统治的、统一的大帝国。383年,他亲率90万大军进攻晋国。当时,苻坚并没有把东晋放在眼里,自以为东晋是不堪一击的,因此在出征之前,就下诏以东晋皇帝司马曜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像秦始皇帝为六国贵族在咸阳原畔兴修宫殿一样,预先给他们在长安修造住宅,蓄意要把东晋君臣降服过来,其骄矜之势,真是不可一世。但是在秦晋淝水之战中,声势浩大的前秦军反被弱晋所击溃,苻坚损兵折将,一路上风声鹤唳,误认为追兵迫近,故昼夜逃亡,不敢停息,死于道路的军士十有七八,苻坚梦想的统一帝国成为泡影。鲜卑族的慕容垂乘机叛离了他,他和如夫人张氏出奔礼泉北部五将山,被羌族首领姚苌擒杀于新平(今彬县)大佛寺南不远。这也就是苻坚葬于彬地的原因。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