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武宗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出三原县城东行,在徐木原西桃沟村附近的断崖边,有一座不大的封土冢,这便是以灭佛崇道载入史册的唐武宗之端陵。端陵是唐陵中少数几个未遵守依山建陵定制的土墓之一,它虽封土为陵,但因位于落差达140米的高崩之端,实际上也同山陵的总高度不相上下。
    武宗李炎是晚唐国势日衰时期的几个皇帝之一,其陵墓已失去大唐盛世的壮伟气势,封土仅及汉陵的三分之一左右,陵台底边长不到60米。陵园规模尚可,东西540米,南北593米。四个阙与前代不同,置于四角,除东北外,其余三角阙址遗迹仍存。神道上的石刻数也大大减少,现仅剩石望柱1个,为八面棱形,高7米多;翼马及仗马各1对,形同庄陵;石人4个,东3西1,当初应为3对6人。尚有一形制同景陵的鸵鸟,其首回顾,体长肥大,现迁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据当地群众报告,端陵北神门外原有石狮1对,其北还有仗马及控马者石刻。后果然在陵东北西三合村掘出头已残损之控马者石像,高1.4米,饰物为圆领窄袖袍服,腰系皮带,足蹬长靴。
    唐武宗原名李瀍,为文宗之五弟。文宗病危时,宦官仇士良为了专权,矫诏废原太子,拥立瀍为皇太子。两日后文宗驾崩,瀍即位为武宗,改名李炎。武宗为人残忍,先听依仇士良,杀废太子、安王及文宗杨贤妃,除掉政敌。后猜忌心怀叵测的仇士良,转依多谋善断的李德裕为丞相,将仇及阉党统统打发出宫。故《旧唐书》称其“能雄谋善断,振已失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他增拔李绅、李让夷合称李氏三相,讨平泽、潞叛乱,收复山东三州,安定边蕃,被百官尊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
    但武宗追随高祖,专信道教,拜方士赵归真为禁中教授,废除佛、景、祅等教。两京只留佛寺2所,定员30人;各道只留1寺,余皆毁去;僧尼勒令还俗,寺产归官,铜佛化铸制钱。共计毁寺4600余座,寺舍4万余间,还俗僧尼26万多人,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15万。同时,为求长生不老,与宠妃王才人永享欢乐,专为赵归真在宫中修望仙台,供其炼丹。武宗服丹药后,初始精神陡长,恣意享乐。不久元气大耗,容颜憔悴。加上丹药躁急,使其喜怒无常。继位仅5年,已无力御驾亲征平吐蕃内乱。李德裕劝其停服丹药无效,未几驾崩,仅33岁。葬于端陵,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王才人自缢殉死,被宣宗合葬于端陵柏城,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其在端陵的陪葬墓址。


<


<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