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中国历史上有见识的政治家,在用人政策上大多强调任人惟贤,德才兼备。但惟独在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遴选方面,却置德才能绩于不顾,专讲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一位根本不懂国计民生,却忝列高位的少年皇帝。
原来,唐敬宗李湛乃是穆宗的长子,其母亲是恭僖皇太后王氏。李湛先封鄂王,徙封景王。在长庆二年(822年)受宰相李逢吉拥戴,得册立为太子。四年,穆宗驾崩于清思殿,李湛遂继帝位于太极殿,时年仅15岁。
这位少年皇帝在位期间,不懂政治也无心问津,竟日游宴无度,荒于民生。穆宗尸骨未寒,他便开始“击鞠于中和殿”,又“击鞠于飞龙院。”《新唐书》写敬宗本纪只有寥寥几页,却赫然记下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击鞠掌故。这一波斯健身习俗自太宗时传入唐代宫廷,到敬宗时竟成为他短暂政治生涯中的一项“帝政”。
宝历元年(825年)正月,李湛于太清宫正式改元。不久,群臣为他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可他却一门心思观竞渡于鱼藻宫,发神策六军穿池于禁中,沉缅于游艺之中。次年,他正式观竞渡便达五次之多。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所写宫词云: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幸处不曾过。
而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淀多。
这首诗写的是唐德宗年间,曾在鱼藻宫水池底铺锦,引水被之,令其光艳透见。而对这位在游艺方面更胜一筹的少年皇帝说来,这点奢侈已不足为道。
就在那一年,扶持李湛主持朝政的李逢吉罢相,中宫刘克明弑主反叛,一代鞠迷唐敬宗遂呜呼哀哉。他在位3年,享年18岁,葬于庄陵。
庄陵在今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东半里处,陵南1.2公里处有一断崖,崖深40余米。庄陵封土略呈覆斗形状。陵台底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陵园神墙基宽3米,四角阙址除西南角阙被平掉外,其余尚存。东南角阙址高1.5米,底呈方形,边长6米;东北角阙址高3.5米,底呈曲尺形,长16米,宽14米;西北角阙址高3.2米,底长8米,宽6米。陵园东西490米,南北480米。陵台在陵园内东西居中,陵南较陵北宽47米。
庄陵石刻略与顺宗丰陵同。现存有四门石狮各1对,造形肥硕;神道石望柱1座、翼马和鸵鸟各1对;石人6个,腰带前后正中各佩有花结长帛,俑头惨遭破坏。在陵南、东南和神道石刻北,发现“蕃民”石像(小石人)8个,底座均有榫,榫径10—20厘米不等。其中二号石人穿圆领窄袖袍,腰系环节,有銙佩刀、鞶夹等;七号背后领下有一长帛,下垂至腰带,腰系环节,足着长靿靴。其中是否有敬宗击鞠伙伴形象也未可知。
据《唐会要》卷二十一载,庄陵陪葬者有悼怀太子李普。现庄陵东北800米处有一陪葬冢,即其墓。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