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至24日,我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杨居让主任、郎菁研究馆员和省馆古籍修复组薛继民组长一行三人前往榆林地区工作调研,21日下午在绥德师范学校图书馆了解馆藏古籍水淹受损情况,23日全天在榆林市星元图书楼核查馆藏《永乐南藏》存藏保护状况。
绥德师范学校图书馆古籍被淹受损情况
绥德师范学校图书馆在7•26特大水灾时受淹浸泡,其水浸受损文献包括古籍、校史资料、近现代图书、期刊文献等。目前平铺于楼上阅览室地板自然晾晒。其中受损最严重的是民国时期影印的《四部丛刊》、《永乐大典》等,以及其他线装文献资料约2000余册。保护中心经商定,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一、单册水浸古籍,立即从地板移至桌案上平放,下方垫吸水纸,随时观察,定时翻动。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良好。待古籍表面干燥至70%左右后,将古籍四周的泥块剥掉,再用竹起子将古籍书页逐页挑开,每隔5-10页夹放吸水纸撤潮,当书页水分降至一定程度时,撤掉吸水纸,将书合起,放在压书板中间用压书石压平。
二、整函(带函套)古籍受损严重,已产生霉变现象,经目测为黑曲霉和杂色曲霉。这类受损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古籍变形、纸张粘连、霉烂、纸张强度下降,不能翻阅等后果。此种情况下,应首先将函套与古籍剥离,再将粘连在一起的古籍逐册揭开,上下垫吸水纸撤潮,定时翻动。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良好。待古籍表面干燥至70%后,将古籍平放,置于阳光下直晒。待霉菌完全干燥后,用软毛刷将书四周的浮霉菌刷掉(为防止吸入霉菌,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完成此项操作)。最后,按前述单册水浸古籍处理方法进行逐册、逐页处理。
三、在完成以上保护环节后,进行书页泥沙清理。由于此次受损古籍存在大量的泥沙污染现象,在后期的处理中需进行书页的清洗工作。清洗工作需注意,如果书页存在掉色及墨迹晕染现象,则不能用水冲洗;清洗前需观察纸张机械强度是否降低,否则需将书页用纸隔开用浸泡方式清洗。
压平后的书页应按照古籍原有装帧形式原眼装订,恢复古籍原貌。
省古籍保护中心除了细致的业务指导以外,必要时,还将根据实际进展情况,采取其他多方位的支持。
榆林市星元图书楼藏《永乐南藏》保护状况
榆林市星元图书楼藏古籍近六百部。该馆古籍普查平台数据于2016年初修改审查完毕,之后登记目录也编辑完成,已于2016年7月提交国图出版社进入出版阶段。其中有一千多册佛经较为特殊,经初步整理归并,共计88种1107册1099卷。从版式、字体、装帧、千字文帙号等方面判断,并请教了国家图书馆李际宁老师,著录为《永乐南藏》的清雍正印本。该藏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存231卷)第161卷“寒一”号,终《密云圆悟禅师语录十二卷附年谱一卷》(存11卷)“鱼十三”号。为清雍正五至六年(1727-1728)榆林定慧寺请印,由江南陈龙山经房印装。部分为明永乐原刻本,含明万历、清顺治续刻本,及大量清初补版。另有零种补配本一种。时隔一年,此次到榆林馆现场看到原藏,核实了个别经的存卷等著录项目。并同管理该藏的刘静主任一起,按千字文帙号重新将该藏排序归架。现场提出三点建议,谨供参考:
一、馆藏《永乐南藏》的价值:《永乐南藏》因为其特殊的民间请印制度,较其他明清大藏存世数量相对较多,据目前公藏目录统计,有十七家之多。其中西北地区仅甘肃省图书馆存6345册。榆林馆存1107册,缺失较多。但这部《南藏》,大部分保存完好,且由于印刷靠后,已到雍正年间,所以补版情况非常复杂。版心留有大量的助刊人名,卷末也多有施经愿文等,两纸相接处一般阴刻有募者、书者、刻工姓名等,信息量很大。且很多信息是这部《南藏》所独有的,具有较高的版本文献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加之陕西存世大藏发现不多,对于地县馆来说,能保存这样一部残藏实属珍贵。
二、馆藏《永乐南藏》的保护。该藏现保存在普通玻璃门木柜中,每函用白棉布包裹防尘,每层放花椒防虫。共三柜。建议参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制定实施更规范专业的保护存藏方案。部分经卷残损严重,需考虑制定修复计划。
三、馆藏《永乐南藏》的研究。鉴于该藏独特的文献及版本价值,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对这部大藏逐册逐卷进行全面核查,详细著录统计出这部《永乐南藏》的存况、存卷、扉画、题记、刻工、施经人名、助刻人名、补版比例等详细情况及所有文字信息,进一步考证其补版年代、来源等诸多未解之谜,使这部有幸留存在黄土高原上的《永乐南藏》发挥出应有的版本文献价值,更好的得到利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