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资讯>新闻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

时间:2017-06-19 来源:

  

 

 

 

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副司长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任安平秋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
   周和平指出,目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新代表文化部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对十年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提出希望。韩永进从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开展古籍普查、评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改善古籍存藏环境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十年来古籍保护的工作成果。与会代表先后发言,对古籍保护十年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就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签署《中华古籍保护系列产品试用协议书》,旨在利用先进航天技术,研发古籍保护系列产品,服务于国家文献典籍保护;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发挥双方优势,建立健全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路径,加强古籍保护重点项目研究。国图还联合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6家图书馆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其中,与澳门基金会合作建设的“中华寻根网”在线发布姓氏源流数据500余条、书目数据3万余条、家谱影像数据2300余种。
    当天下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介绍了“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进展情况。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任务书。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十年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截止2016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完成总量200余万条,1000多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古籍分级保护制度基本建立,国务院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有457家古籍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或持有的12274部古籍入选。国务院已命名五批18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存藏环境不断改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开展“天禄琳琅”清宫珍籍、“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等大型古籍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古籍5万多册件,200余万叶,探索出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古籍从业人员已由2007年以前的不足1,000人增加到3,000余人,其中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从不足100人增加到1,000余人。
    陕西省图书馆馆长、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马民玉参加了会议。

 

附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