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资讯>新闻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

时间:2015-10-19 来源: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2015年10月16日上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二楼贵宾厅举行。出席揭牌仪式的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公共文化处处长覃彬,陕西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马民玉,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谢林,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助理王红蕾,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万群,以及省馆历史文献部、地方文献部同志,各新闻媒体单位。

揭牌仪式由省图书馆副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海翔主持。省图书馆马民玉馆长首先介绍了省馆在古籍修复工作方面取得的若干成果,对传习所在省馆的成立给予厚望。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成立的始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助理王红蕾宣读了关于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批复文件。张志清副馆长和顾劲松副厅长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揭牌。谢林理事为“陕西传习所”传习导师万群颁发了聘书,万群老师随即也发表了讲话,对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进行了肯定,对四位学员给予厚望。

之后,“陕西传习所”拜师仪式在庄严而又感人的气氛中举行。四位学员薛继民、魏瑜、陈彦婷、吴菲菲依次上台,向万群老师进献拜师帖,奉茶,老师也一一回帖,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最后,学员代表薛继民作了发言,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和单位的培养以及老师的厚望,踏实学艺,努力做好、做精修复工作。

陕西是文化大省,又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丝绸之路起始点,存藏着丰富的珍贵典籍文献,古籍总藏量约160万册,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7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7部。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新经济体系发展构想中,要把陕西建成文化强省,传承、利用、保护这些珍贵文献典籍,为“一带一路”服务,就成了陕西古籍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古籍的修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针对濒危珍贵古籍原生性保护必不可少、刻不容缓的方法和措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批准了在陕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并由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天津图书馆修复专家万群老师作为陕西传习所传承人,这将为陕西古籍修复工作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传统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通常是“师徒传承、口手相授”,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这一传统的传承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古籍修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我们陕西这一文化大省来说,就急需一支既有组织保障、又有专家指导,能开展全国珍贵古籍,特别是国家一、二级古籍的修复保护工作的古籍修复保护人才队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就是为解决这一人才瓶颈问题而成立。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在传习所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展馆藏和全省一、二级古籍修复保护,对珍贵又濒危的古籍进行抢救性的修复保护。第二,为我省培养一批年轻的古籍修复保护人才队伍。第三,开展古籍修复保护培训讲座,让更多人了解、自觉保护古籍。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在陕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是陕西省古籍保护事业的新契机,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喜事。它必将为陕西古籍修复保护培养一批新人,为古籍修复保护创造一个新局面。陕西省图书馆将以此为机遇,从长计议,规划陕西古籍修复保护未来愿景,把陕西古籍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附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