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资讯>新闻

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发布仪式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如期举办

时间:2013-10-30 来源:

作为陕西省古籍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发布仪式暨古籍保护成果展》于20131030日——2013111日在陕西省图书馆展览厅举行,向全社会介绍和回顾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进展,展示了收入《第一批陕西省古籍名录》的17家单位73部珍贵古籍。为配合此次展览活动,省中心还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贾二强先生做了关于“清内府本与武英殿本”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多方好评。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陕西省政府、文化厅对古籍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下发重要文件、召开高规格会议、成立组织机构促进古籍保护工作。20084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843号),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正式启动。2008918日,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成立。201117日,“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古籍保护联席会议”在陕西省图书馆召开。2011321日,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2013419日,“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会议”在省图书馆召开,36家古籍收藏单位与省古籍保护中心签订了“完成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著录任务协议书”。

在上级领导和古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陕西省古籍普查平台著录数据36113条,其中,陕西省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完成馆藏全部古籍的基本项著录工作。在国家已经公布的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陕西省共13家单位157部古籍入选,4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38月,《第一批陕西省古籍名录》公布,共有409部古籍入选。2005年,陕西省图书馆特藏文献部古籍修复组成立。修复组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设备投资,增加人员,提高业务技术,修复古籍共计四万余叶,装订古籍三千余册,其中包括《诸器图说》、《岐山县乡土志》、《自学大全》等部分善本古籍。为提高古籍从业人员素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多次牵头举办培训班,全省累计有46家单位参加,培训人员超过200人次。

《第一批陕西省古籍名录》共收录陕西省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这些珍本从版本、内容、递藏上都有其独特的珍贵性。这409部古籍包括写本、刻本、抄本、稿本、活字本等各种版本类型,在刻书机构种类上,既有版式疏朗、字体美观大方、纸张精良的官刻本与藩府刻本,也有世代名家独具风格的家刻本。从版本珍贵的文物性方面来说,有唐五代写刻本16部,包括唐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六,归义军时期写本《妙法莲花经》卷第四,唐刻本《陀罗尼经咒》以及1973年整修西安碑林之石台孝经碑时,在碑石接缝处发现唐咸亨三年(672)刻石《怀仁集王圣教序》的南宋拓本

宋元珍本22部。包括宋刻元补明递修本《碛砂藏》六千三百六十二卷,为宋代六大佛典中现存最完整的一部,藏量及书品均位居全国图书馆之首。北宋开宝八年(975)刻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为著名的“雷锋塔经卷”之一。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一卷,为元代建阳坊刻仅存的小说话本。元大德九年(1305)太平路儒学刻明成化正德递修本《汉书》一百卷,为元代规模最的官修刻书——大德年间江浙行省所属九路儒学分刻《十七史》之始。西夏泥金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用西夏文写成,字迹清晰,行格整齐。

明代佳刻284部。包括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刻《大明天顺四年岁次庚辰大统历》一卷,为大陆地区现藏最早的明代大统历。陕西著名刻书家许宗鲁所刻明嘉靖七年(1528)《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风格复古,版刻精雅。明嘉靖八至九年(1529-1530)南京國子監刻《史记》一百三十卷为其不多的新版刻本。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诗缉》三十六卷,是藩府刻书的代表作,版式疏朗,字体方正,结构典雅,疏阔大气,深得宋版神韵。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三经评注》五卷,其中《孟子》为闵氏最早刊刻的三色套印本。明万历三年(1575)司礼监刻《洪武正韵》十六卷,纸墨精良,刻印上佳,为明代内府刻本的典型。明代南京国子监大多是用宋元流传下来的官刻旧版修补重印,明万历方氏美荫堂刻《方氏墨谱》六卷,由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绘图,徽派木刻名匠黄德时、黄德懋等镌刻,画风细腻、刀法精妙,堪称明代徽派版画的代表作。

清代孤本与稀见本87部。包括清康熙刻《[康熙]中部县志》四卷,明志失传后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的第一部县志,为陕西省图书馆独家收藏。清代著名关中学者刘绍攽(陕西三原县人)撰《四书凝道录》十九卷,书中有大量朱笔、墨笔校勘、删改及校改浮签,为作者原稿。清翰林院抄本《爱日斋丛抄》五卷,辑录自《永乐大典》,使用四库馆专用纸抄写,印有朱丝栏线,卷端钤有满汉文方印“翰林院印”,为四库底本。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刻《论语类考》二十卷,为四库进呈本,书衣有浙江巡抚进呈汪启淑家藏字样的木记。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铜活字印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目录》四十卷,是我国古代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为清乾隆帝亲赐当朝首位陕籍状元王杰之私人藏书。

还有不少藏本有名家批校题跋,如宋拓本《怀仁集王圣教序》,有董其昌题记,清郭尚先跋,郭尚先、杨实若等旧藏;明弘治十八年(1505)刻本《典籍格言》不分卷,有陕西贺瑞麟跋;明嘉靖八至九年(1529-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有潘承弼跋:清抄本《衍极》二卷,有翁方纲朱墨批校,叶昌炽、潘志万、罗振常、章士钊、寇遐、柳诒征等人题跋,经江标、刘世珩、赵执博等人递藏,堪称朱墨灿然,流传有序。

这些珍贵古籍大都经过历代名家珍藏,或在书的卷端,或在书的扉页,均留有诸多名家奇珍异彩的藏书印,如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唐僧弘秀集》十卷,有“澹生堂经籍记”、“山阴祁氏藏书之章”等印,为明祁承爜旧藏。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藏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有 “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习静堂主人珍藏”等印,为清怡亲王弘晓旧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庄子翼》八卷,有“南海康有为更生珍藏”、“御赐天斿堂”等印,康有为题记,为康有为旧藏;三原县图书馆藏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影宋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有“项元汴印”、“墨林山人”、“项墨林父秘籍之印” 、“胡砺廉印”、“于右任印”等印,为明项元汴、三原胡砺廉、于右任递藏;陕西省图书馆藏明嘉靖汪文盛等刻《后汉书》九十卷,有“拾经楼” 、“启勋珍藏”、“叶启发读书记”、 “黄永年藏善本书印”等印,经叶启勋、叶启发兄弟、黄永年等递藏;西北大学图书馆藏明覆元荆溪相台岳氏刻本《周礼》十二卷,有“积学斋徐乃昌藏书”、“南陵徐氏”、“艺风堂藏书”等印,为缪荃孙、徐乃昌旧藏,尤为珍贵。

首批《名录》还颇具陕西地方特色,不仅有不少珍贵的陕西地方志,还包括许多著名陕西籍学者编撰或陕西官员刻印的书籍。如陝西王九思撰《渼陂续集》三卷,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广东揭阳翁万达刻本,为王九思晚年作品合集。王九思在明代中期文坛颇有影响,诗文名列“前七子”,其散曲尤为著名,为眉户曲子的始祖。此书为《渼陂续集》最早的版本,陕西巡抚翁万达所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嘉靖]陕西通志》四十卷,由时任陕西巡抚的赵廷瑞请著名关学学者马理(陕西三原县人)主持纂修;清乾隆毕氏经训堂刻《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是毕沅在陕主政期间编纂的陕西地理历史文献集,为研究陕西历史地理及文物古迹,尤其是周秦汉唐史迹的重要文献;其他陕西学者如王恕、韩邦靖等人的文集都非常珍贵。

下一步,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还将筹备《陕西省珍贵古籍图录》及《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提要》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同时继续促进陕西省各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整理、保护工作,督促古籍普查平台数据著录工作,使陕西这一文化、文物大省的古籍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附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