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古籍普查

简帛古籍定级标准(初稿)

时间:2011-07-06 来源: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GB/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中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提出。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朱凤瀚、汪桂海、曹菁菁。

参与修订人员:李致忠、王素、李零、刘乐贤、赵平安。

修订执笔人:向辉。

 

纸张发明并且普遍用于书写之前,中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期使用简牍与缣帛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以简帛制作的书籍,其装帧形式、书写格式等方面对后世的纸质书籍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二十世纪初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发现汉代简牍以来,越来越多的珍贵简帛古籍陆续发掘出土,许多失传典籍重新面世,为文史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对近百年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简帛文献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显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简帛古籍尤其自身的特点,与纸质古籍通同定级难以反映其固有特性。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发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和《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所记文物定级的有关精神,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定级对象:汉文简帛古籍。汉文文书类简帛文献,非书籍的帛画,以及非汉文简帛文献等,不在本定级范围之内。

 

简帛古籍定级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简帛古籍基本术语和定义,以及简帛古籍的级别。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型博物馆、图书馆、文物管理部门、考古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汉文简帛古籍保护、整理工作,同时供出版、教学、科研及相关业务单位使用。

 

术语和定义

2.1 简帛古籍

中国古代书写于简牍或缣帛上典籍的简称。主要指二十世纪初迄今在中国出土的简帛书籍,所属年代自先秦至魏晋。

2.2 简牍

古人用竹或木做成的书写材料的统称,包括简册、牍、觚等。

2.2.1 简册

古人将竹或木加工成用于书写的细长竹木片,称简。将简札以绳编联起来,即为册。简册的编绳依简的长短之异而有二至四道之别。简册多用于书写典籍、各类文书及遣册,也可用于绘制典籍中的插图。

 

2.2.2 

是用木或竹加工成的较宽的板状书写材料。牍多用来书写信札、契约等,亦有书写典籍或绘制地图者。

 

2.2.3 

是将一根竹、木条削出多个平面而成的多棱的柱状书写材料,有三面至八面不等。多用于书写字书或临时记事、起草等。

 

2.3 缣帛

帛,或称缣帛,指用于书写的绫、绢、缣等丝织品。多用于书写信札、文书、典籍等。

 

定级原则

简帛古籍定级取决下面两条原则。

 

3.以价值高低区分等级

简帛古籍存在的年代自先秦至魏晋,跨越千馀年。确定简帛古籍的级别,应综合考虑其文献、文物、艺术价值的高低。

 

3.兼顾完残程度

简帛古籍的文献、文物、艺术价值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与出土情况和现存状况有关。因此,简帛古籍定级应考虑简帛的完残程度。

 

定级标准

本标准将简帛古籍定为一、二、三级。具体如下:

 

4.1 一级简帛古籍定级标准

○具有重要的文献、文物、艺术价值,且现存状况基本完好的简帛古籍。

具有重要文献、文物、艺术价值的简帛古籍主要包括:

——对解决学术史上关键问题有重要价值的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成就的重要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典章制度的重要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重大史事与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重要简帛古籍。

○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献、文物、艺术价值,但现存状况较差的简帛古籍。

4.2 二级简帛古籍定级标准

○具有重要文献、文物、艺术价值,但现存状况较差的简帛古籍。

○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文物、艺术价值,且现存状况基本完好的简帛古籍。

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文物、艺术价值的简帛古籍主要包括:

——对解决学术史上关键问题有比较重要参考价值的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科技、文化、宗教等方面成就的比较重要的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典章制度的比较重要的简帛古籍。

——反映相关历史时期的重大史事与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比较重要的简帛古籍。

 

4.3 三级简帛古籍定级标准

○具有一定文献、文物、艺术价值的简帛古籍。

此类简帛古籍出土或现存状况较差,但出数量稀少,在反映早期典籍的文本和流传特点方面,非传世典籍所能比拟,一律归入本级别。

参考文献

1.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中华书局影印本,1999年。

2.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校注》,胡平生、马月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马衡《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载《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996年。

4.余嘉锡《书册制度补考》,载《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77年。

5.陈梦家《由实物所见汉代简册制度》,载《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

6.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7.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8年。

8.李均明、刘军《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附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