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 清涧起义在西北地区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第一枪

宋金寿 李忠全


    随着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之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即原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追随蒋介石也在陕西进行“清共”。从1927年7月起,陕西城乡的一切反动势力向革命进行反攻,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陕西国民党省党部被解散,各种群众团体被勒令停止活动,史可轩、刘含初等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陕西全省笼罩着反革命的白色恐怖。
    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通过了《接受中央八七决议案及其指示之决议案》。会议决定“要在土地革命的政纲之下,加紧农村中的阶级斗争,准备暴动”,“在西北上培植革命的军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党在陕西的特要任务”。
    在兵运工作的基础上,驻清涧之石谦旅李象九营①,成立了陕西军事委员会,由唐澍任书记,李象九、谢子长、白乐亭等任委员,为起义的领导机关,筹备起义。
    1927年10月11日,起义指挥部召开李象九营(石谦旅二营)全体官兵会议,唐澍、李象九发表讲话,揭露蒋介石、汪精卫、井岳秀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罪恶,号召全体官兵跟共产党闹革命,打倒陕北军阀井岳秀,为石谦旅长报仇。接着,李象九宣布起义,并发出了南下命令。10月12日黎明,起义指挥部和四个连队,以及200驮辎重,开出清涧城南下。当天下午,到达延川县城,并与共产党员王有才领导的一个起义连队会合。10月13日,以换防为名,由谢子长连为先锋,挺进延长。进城后,缴了延长守敌齐梅卿营部和两个连队的枪械,第二天,枪毙了齐梅卿。10月14日,起义军从延长出发。15日,到达宜川。宜川城内李瑞成等三个连队起义。宜川守敌康子祥率部逃跑。三支起义部队在宜川城胜利会师。随后,有附近的农民前来参加起义军。起义部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
    但是,起义部队在宜川会师以后,领导人之间在行动方向上发生了分歧。李象九反对打出革命的红旗,主张继续沿用旧番号。并把部队部署在宜川城内外设防。为此,唐澍离开起义部队到陕西省委汇报。
    起义部队在宜川设防以后,遭到了高双成部优势兵力的进攻。起义部队仓促应战,由于指挥不当和部分部队擅自撤离阵地,起义部队损失惨重,只突围出谢子长营二三百人。12月中旬,起义部队转移到黄龙山区,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了保存力量,接受杨虎城部改编,移驻韩城西庄。
    12月底,唐澍、白自强、阎揆要等带着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到部队,重新组织了军委,唐澍伍书记,李象九、白乐亭、谢子长、阎揆要、白自强等为委员,决定在韩城再次发动起义,并以谢子长营的100多人为基础,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唐澍、谢子长任正副总指挥,阎揆要任参谋长。
    1928年1日初,唐澍、谢子长率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北上,向清涧、安定一带进发。部队途径宜川,误信消息,冒然进攻宜川城,遭受重大损失,被迫转向西北方向,到达延川与延长交界的交口镇,再次遭到敌人的袭击。两仗以后,部队经安定(今子长)、安塞、保安(今志丹)到达甘肃合水县的豹子川,只剩下20余人。又因其时天气寒冷,弹尽粮绝,无以再战,敌人的追兵又至,被迫化整为零,进入梢林,隐蔽到群众之中。唐澍、谢子长等离队。至此,历时数月,转战千里的清涧起义于1928年1月底失败。
    清涧起义是在“八一”南昌起义的影响下,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发动的。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也是陕西和西北人民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次暴动,在西北打响了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第一枪。
    ①  石谦为陕北军阀井岳秀部高双成师的一名旅长,受共产党人李子洲等人的影响,倾向革命。共产党员李象九于1925年进入石谦部从事兵运工作,秘密发展党组织。后,谢子长等也进入石谦部,从事兵运工作,并先后发展雷恩钧、阎红彦、呼延震西、白锡林等加入共产党。由于石谦对共产党在他部队中的活动限制不严,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很快。国民革命失败以后,石谦被井岳秀诱骗到榆林杀害。但石谦部中的党组织未受损失。李象九在升任石谦部二营营长时,二营实际上已为共产党所控制。1927年8月上旬,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唐澍、白乐亭等进入石谦部,与李象九、谢子长等一起工作,积极筹备武装反抗陕北军阀井岳秀的斗争。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