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成功的意义
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成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是抗日民主政治的重大胜利,为在全国实行抗日的民主政治树立了榜样。边区参议会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由普遍、平等、直接、不记名的方式选举产生的,代表了边区各阶级阶层的群众,不仅有共产党的代表,也有国民党员;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代表,还有商人、地主、社会名流。它不仅是边区人民的民意代表机关,而且是边区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关。因此,边区参议会是边区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集中体现。它的成功,显示了这种抗日民主政治的巨大力量。
第二,它表明边区200万人民,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团结一致地坚持抗日斗争,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所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和通电等,都表明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三民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推动了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各项建设事业。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成功,刷新了边区的民主政治,加速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使工农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地主、资本家的利益也得到照顾,促进了工农商各业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第四,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个召开的参议会。它的成功为各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树立了榜样。
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有弱点。就是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制定边区的各种具体政策上是成功的,但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为了解决边区参议员几乎“清一色”共产党员的不利局面,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和边区政府,特别聘请了12名非党民主人士,但只有10名出席了会议。在会议期间,共产党员的参议员把他们当作“摆设”,而那些非党民主人士也认为自己是来“作客”的,连意见都很少发表,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这种状况很不利民主的充分发扬。在各共级政府部门,由于当时还存在着双重政权的局面,即由中国产党领导的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和国民政府委派的县区乡政府并存,行政上还不统一。虽然,两种政权之间的敌对状态已经结束,但是互相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仍然经常发生。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于边区各级政权工作的领导,从基层的乡政府到边区政府,都尽可能地争取共产党员的当选,结果造成了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中“清一色”的共产党员的状况,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不利于团结边区的各个抗日的阶级和阶层,也不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严重的弱点。这个弱点直到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政权才逐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