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 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

宋金寿 李忠全


    在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林伯渠在总结抗战建设时,指出:“为人民公仆的政府机关,必须按照人民的需要与参议会的指示,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复杂而严重的工作,以克服内外环境的困难,完成边区人民的历史任务。”①在整个抗战期间,边区政府实行“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政策。因为“抗战不胜利,大家当亡国奴,甚么都没有了,这个真理,边区人民是早懂得了的”。②
    遵循“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原则,边区政府把抗战动员,支援前线,拥护八路军,保障八路军的供给,抚恤伤亡和残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在1938年春至1939年12月的保卫河防的战斗中,边区政府先后动员了10多万民工修筑工事和上万头牲口运输粮食和装备。在抗战期间,边区政府曾多次动员参加八路军,3万多名边区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和边区保安队。边区人民以高度的抗日热情,踊跃交救国公粮。他们说,“公粮不算少,但八路军要吃,不吃饱怎么打仗?就更多些我们也要办到。”从1937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边区人民提供了上100万石(每石300斤)公粮,保障了部队和机关的供给。边区人民还为几万名抗日军人家属(以后又包括参加抗战的工作人员的家属)进行代耕,使上万名荣誉军人(包括伤残病和老战士,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华北抗日前线致残负伤来边区的)得到休养和安置。
    不仅如此,边区人民还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战的指导中心——驻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其机关、学校几万名工作人员提供了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指导全国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以必要的保证。边区就是全国解放区的总后方。
    因此,边区政府首先是一个模范的抗日政府。
    ①  林伯渠:《边区建设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第524页。
    ②  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下作报告》,《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第185页。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