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召开
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于1946年4月2日至27日在延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议员121人,占应出席135人的89.6%,候补议员21人,占应到35人的60%。
4月2日,举行大会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来宾,旁听及中外记者有千余人。会议首由副议长谢觉哉致开幕词。朱德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朱德说:“在全国,由参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边区参议会已经有三届的历史,一届比一届有进步”,“现在抗战结束了,国内和平也实现了,边区目前首要的问题,就是彻底实现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切决议,就是加紧完成复员,就是致力于和平建设。只要国内的和平不致被人破坏,我想边区政府边区人民是一定专心致志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①习仲勋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讲了话。习仲勋在讲话中强调共产党员在“三三制”政权中要虚心地和一切党外人士合作,同时希望党外人士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批评与帮助某些共产党员克服缺点。副议长安文钦,来宾徐特立、晋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刘少白等也讲了话。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确定边区在和平民主新形势下的任务和方针。议程有三项:
(一)讨论和审查边区政府工作报告。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会上作了题为《边区建设的新阶段》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抗战期间,特别是第二届参议会以来的边区抗战和建设事业的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并提出了边区在今后三年的新任务。报告指出,边区已进入新的建设阶段,在全国的和平不被破坏,民主得到实现的条件下,边区将坚持向着“经济繁荣,文化普及,民主生活更加发展的目标前进”。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本,在全部经济建设中又以农业为第一,争取三年内达到普遍的丰衣足食;以发展文化为一切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全部文化建设中仍以干部教育为第一,同时普及国民文化、广泛进行国民卫生教育;在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人民的政治民主,中心是加强乡村自治,健全法律与制度,加强公务人员奉公守法的观点和习惯。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边区政府又作了以下几个补充报告:
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作了《边区人民的伟大胜利》的选举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对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运动的总结。
建设厅长霍子乐作了《边区今后三年经济建设计划方案》的报告。计划方案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提出了发展农业、工业、合作事业、贸易、金融、道路工程、机关部队生产等方面的任务和办法。其基本要求是,要在三年内,使边区达到普遍丰衣足食,农村副业、手工业大有发展,力求建立起初步的工业基础,实现边区的繁荣富裕。
教育厅副厅长贺连城作了《边区今后三年文教建设方案》的报告。方案包括大学教育、中等教育、国民教育、国民卫生、群众文艺、报纸及出版发行等六个部分,其中心是要培养大批本地知识分子干部,并轮训县、区、乡在职干部,以适应新阶段建设的要求。
民政厅长刘景范作了《关于复员方案》的报告。方案规定复员第一步计划在6月1日前,裁减现有脱离生产人员总额的三分之一。边区政府和地方部队现有脱离生产人员35000人,拟复员11600人。7月份以后还将进行第二次复员。
对上述报告,会议均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大会完全同意林主席在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三年的建设任务,并批准边区政府提出的三年经济文教建设方案和财政预算案。特号召边区人民努力奋斗,求其实现。”决议还指出:“抗战时期边区是抗日民主的模范地区,抗战结束后应进一步加强建设,使边区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普及,民主生活更加发展的模范自治省区,以推进全国民主,巩固永久和平。”②它表明,在全国出现和平民主前景的新形势下,边区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二)审查和通过了有关条例和代表提案。
在这次会上,边区参议会常驻会提出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边区政府提出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和《陕甘宁边区营业税暂行条例》等。会议经过审查,均予通过。
这次会议共收到参议员的提案159件,依提案性质分为政法、财经、文教、特种四类。会议相应的组织了四个小组进行审查(每个议员可自由参加一组或两组)。经各组分别归并审查后,政法类由47案并为31案;财经类由45案并为33案;文教类由35案并为18案;特种类由22案并为10案,总计为92案。各组在审查过程中,对一些提案作了若干修改,最后提交大会一一表决通过。其中有两案,因与边区现行政策不符,被大会否决。
(三)选举事项
这次会议民主选举了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正副议长与常驻会议员、边区第三届政府的正副主席与委员,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以及出席国民大会的代表。
在参议会大会的第一天,就选举了参议会正副议长,高岗连选并连任议长③,谢觉哉和安文钦二人连任副议长。
4月25日,大会选举参议会常驻会议员,高岗、谢觉哉、安文钦、习仲勋、刘培基、曹力如、高愉庭、房文礼、霍仲年、蔡丰、谷莲舫、杜洪源12人当选。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即高岗谢觉哉、习仲勋、曹力如),完全符合“三三制”原则。
同日,大会还选举了边区政府委员会委员。林伯渠蝉联边区政府主席,李鼎铭连任副主席,刘景范新当选为副主席。当选的政府委员还有贺连城、马济川、毕光斗、王世泰、霍维德、王子宜、霍祝三、唐洪澄、霍子乐、刘文卿、阿拉并巴音(蒙族)、杨正甲、蔡登霄(回族)、李仲仁、魏民选、靳体元等19人。共产党员不足三分之一(即林伯渠、刘景范、王世泰、霍维德、王子宜、唐洪澄),也完全符合“三三制”原则。
4月26日,大会选举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和出席国民大会代表。马锡五当选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林伯渠、李鼎铭、谢觉哉、高愉庭、霍祝三、马济川、柯仲平、吴满有、杜瑞兰、鲜维俊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的正式代表。田绍锡、丁子齐、郝显德、李仲仁当选为候补代表。
4月27日,举行闭幕式。副议长谢觉哉致闭幕词。副议长安文钦、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等都讲了话。他们一致号召边区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与各解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边区的各种建设更向前推进一步,推动全国走向和平、民主、繁荣、富强。来宾中讲话的有: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薄一波、华中军区政委邓子恢、山东解放区政府主席黎玉。他们共同赞扬陕甘宁边区对各解放区的和全国的伟大贡献,并希望在新时期能做出新的榜样。
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出现了和平民主团结前景的形势下召开的。它是民主团结的大会,是进一步发展边区建设的动员大会。这次会议具体而明确地规定了边区在新阶段建设的任务和方针。沿着这次会议所确定的方向前进,边区在建设事业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也一定能为全国的和平民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① 朱德:《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的演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520—521页。
②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557页。
③ 高岗已于1945年8月离开延安去东北。考虑到高岗在边区人民中的威望,仍选他为议长,实际未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