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反击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西北红军反击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斗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不甘失败,又于1935年7月对西北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接着,蒋介石调张学良东北军入陕,10月1日成立西北“剿总”,蒋介石亲任西北“剿总”司令,参加“围剿”西北苏区的国民党军计有东北军的2个军7个师、宁夏马鸿逵的3个骑兵团,加上原先在西北苏区的国民党军,总兵力达15万人。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西北红军进行了英勇的反“围剿”作战,于七八月间先后取得了慕家原、定仙墕、横山等战斗的胜利,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打击。
    红十五军团组建后,在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的指挥下,立即投入反击国民党军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的斗争,先后发起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巩固和扩大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西北奠定了基础。
    劳山战役  9月中旬,国民党军进一步加紧对西北苏区的“围剿”,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一〇、一二九师到达延安,第一二九师一团进驻甘泉;第一〇七师驻守洛川、富县;第一〇〇、第一〇六、一〇九、一一七师经甘肃合水向西北根据地进犯。驻守在陕北重要据点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八十四师也开始出动,企图与东北军夹击红军,消灭刚刚建立的红十五军团。红十五军团根据东北军六十七军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劳山地区,群山连绵、树木茂密的特点,决心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县城,切断驻延安国民党军之补给线,迫其回援甘泉;主力进至大小劳山地区设伏,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之第六十七军一部。9月21日,红十五军团从延川县永坪地区出发,23日,进至甘泉西北的王家坪地区集结。28日,红十五军团一个团和地方武装包围了甘泉县城。29日拂晓,军团主力进入伏击地域,隐蔽待机。10月1日晨,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一〇师从延安出发南下,行至四十里铺时,留一个团在该地守备,师部率两个团直奔甘泉。14时许,当该部进入伏击地时,红十五军团一个团突然发起攻击,另一个团从侧后出击,断其退路;其他主力从两侧发起攻击,将其分割在大劳山西南的小劳山村和榆树沟口。经过5个多小时激战,援助甘泉的东北军第一一〇师在劳山中伏被歼,师参谋长范驭州、团长杨德新被击毙,师长何立中负伤逃到甘泉毙命。此役毙敌1000余人,俘团长裴焕彩以下37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劳山战役的胜利对国民党军震动很大,驻守瓦窑堡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一部星夜逃往绥德,安定县宣告解放。
    榆林桥战斗  国民党军在劳山作战中受到重创后,遂改变战术,对西北苏区实行严密封锁,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企图逐步缩小苏区,最后消灭红军。10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一〇七师一个团,由团长高福源率领进驻榆林桥。红十五军团决定乘敌设防工事尚未构成、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消灭。战前,军团长徐海东曾三次前往榆林桥周围观察地形,侦察敌情。决定由七十五师进攻敌东山碉堡,主攻榆林桥;七十八师由洛河西岸向榆林桥进攻,八十一师为预备队。10月25日拂晓战役打响。担任主攻的七十五师由于敌人碉堡火力密集封锁,进攻受挫。徐海东遂命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率部沿洛河东岸由北向南,向榆林桥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红八十一师攻克榆林桥北寨门,并用密集火力压制了全镇敌阵地。红七十五师和七十八师也发起猛攻,占领了全镇。经过反复争夺,激战至下午,共歼国民党东北军第一〇七师4个营,俘团长高福源以下官兵1800余人,缴获长短枪1300余支。
    经过劳山和榆林桥两次战斗,红十五军团消灭国民党东北军六十七军一个师部和3个团的兵力,使甘泉城守敌陷于被包围之中,也使洛川、甘泉、肤施的国民党军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状态,为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