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中共中央巩固扩大西北苏区的方针和政策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中央在制止和纠正西北苏区“肃反”的同时,还多次召开会议,发布指示,提出了巩固、扩大西北苏区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主要是:
    关于西北苏区的地位和任务问题  1935年11月13日,张闻天主持到达瓦窑堡的第一个政治局会议,讨论陕北根据地工作。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把陕北苏区建成领导反日的中心》的总结发言,提出:“要认清陕北苏区的重要”,他肯定陕北的党过去在创造陕北苏区方面的成绩,着重阐述了陕北苏区的地位和任务,指出:“陕北苏区目前是处在最前线的地位,领导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地位。”“我们的任务是要巩固和扩大这一苏区,使其成为领导的中心、反日反蒋的根据地。”①从而明确了在历史转折关头“把陕北建成领导反日的中心”的思想。在此前后,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讨论陕甘游击战争问题、神府地区工作问题、陕北土地问题、苏维埃选举问题、反倾向斗争问题等,为把“陕北建成领导反日的中心”,做了大量工作。
    关于发展陕甘地区的游击战争  1935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陕甘游击战争的决定》,提出:“为了有计划发展游击战争,应该把陕甘两省划分为六个军区。即:(1)绥吴军区,(2)东北军区,(3)东南军区(这三区属陕北省),(4)西北军区(属三边特区),(5)西南军区,(6)关中军区(这两区属陕甘省)。每军区至少有一个基干部队(独立团),几个游击队,许多游击小组。在基干部队行动的地区,当地游击队、游击小组以及赤少队等均受基干部队首长的指挥,以统一作战的力量。各区基干部队在西北军委总的方针与指示下,受省军事部及特区军事部的直接指挥。此外,更划分四个远殖游击区,依照当地条件派出适当的武装力量(关于各军区与远殖游击区所包含的地方,另行通知各负责机关)。”《决定》还指出:为了发展陕甘地区的游击战争,“必须大大加强赤卫军与少先队的工作。不但要使赤少队负担起苏区内围困敌人的城市堡垒以及警戒的任务,而且要引导赤少队也配合红军游击队的行动,以争取他们加入红军与游击队。游击队应该与当地的群众武装有最密切的关系,他应该是群众武装的核心与指导者”②。
    关于西北苏区军队、干部之间的团结  鉴于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之间产生的嫌隙,中共中央十分重视中央红军与地方军队的关系,尤其要求红十五军团中红二十五军“对地方,对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务必发生良好关系,不应以骄傲自满而轻视的态度批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对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原有干部之尚怀不安与不满应进行诚恳的解释”,“使十五军团全体指战员团结如一个人一样”。③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也十分关心西北苏区干部之间的团结,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苏区扩大发展起来,但大批外来干部的到来也带来一些矛盾,有的外来干部看不起西北地区干部,甚至说“陕北人只能建立苏区,不能当红军”④,引起西北地区干部的不满。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后,认为西北地区干部同当地的民众有着长期的血肉联系,如果不能团结好本地干部,也就不可能在当地人民中深深地扎下根来。他为此做了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他把重点放在教育外来干部上,要他们像看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看待本地干部,主力部队要帮助发展地方武装,加强相互之间的团结。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3—455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0页。
    ④《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49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