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模型

李忠全


    陕甘宁边区一直是中国的一块红色区域。在抗日时期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它虽然曾受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其一个地方政权(相当省的建制),但根据地内部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国民党统治区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边区则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1941年就指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东各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已经是新民主主义的。”又说:“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①在为新民主主义中国塑造模型的意义上讲,陕甘宁边区对全国是有特殊贡献的。因为它曾起了先导的示范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从它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特点中可以看出:
    (1)建设的时间长: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它虽然一直存在着战争的威胁,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过直接对日作战,有过反对国民党进攻的军事斗争,但根据地内部没有发生过战争,建设事业一直作为主要任务进行。虽然在1947年到1948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但一年以后便又重新开始建设工作。总之,建国前边区搞建设有11年之多。而其他根据地,有的在抗战时期处于战争环境,主要任务是应付战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有的是在解放时期才创立的。因而,它们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时间,相对来说,就短得多了。
    (2)建设的内容广泛:边区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积极从事新民主主义的各项建设。实行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经济政策,建立了自给工业的基础,开展了人民大众的新文化运动,贯彻了保卫边区、坚持抗战的军事政策,并在这些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换言之,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同时,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民众团体与党的建设;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力开展劳动互助合作,在城乡各地建立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政府和军队、机关、学校办了许多农工商企业,从而建立于公营经济;同时在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商业、交通运输和财政金融事业。抗日时期,已经构成了四种经济成份:1、个体经济;2、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合作经济;4、国营经济。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模式已经形成。在文化方面,用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代替了国民党的旧文化;实行了多层次的教育体制,通过干部教育,发展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了一代新人;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创造了许多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作品;同时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之,它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大学校,党的全部新民主主义纲领和各项主要任务在这里都得到实行。
    (3)全国的“试验区”:建国前党在其他根据地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建设,但陕甘宁边区不仅开始的时间早,同时又是党中央在全国搞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毛泽东1938年就指出:“边区的作用,就在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②1940年他在一次讲话中又说:“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③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由于在全国具有开创新社会的性质,因此党中央对它特别重视。边区的一切重大制度和方针政策都是党中央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边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边区制定的许多具体施政方法,也是经党中央讨论或批准的;边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中央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党的各项新民主主义纲领和政策都是先在陕甘宁边区试行,然后才在其他根据地推广。所以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
    综上所述,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建设时间之长、典型性之强、内容之广都是其他根据地所不及的。因此,它的经验就更为完整和丰富。我们党正是在这块“试验区”的土地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经验,并造就了大批会搞建设事业的干部,所以后来就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全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故称之为新中国的模范,陕甘宁边区是当之无愧的。(该文写作过程中得到王振中同志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43页。
    ②《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1编80页。
    ③毛泽东:1940年3月在边区党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陕甘宁边区概述/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