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陕中战役与西安解放
1948年11月1日,面对全国各大战场飞速发展的形势,为了加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一领导,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9月会议关于更进一步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中共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自1949年2月1日起,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在发出的通令中还规定,设立一级军区5个,其中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王维舟任副司令员,张经武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1949年4月23日,随着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自此进入向全国进军,实施战略追击的最后阶段。为了缩短第一野战军的作战进程,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野战军第十八、第十九两个兵团自4月25日起归入第一野战军建制,待略作休整后即进军陕中,由彭德怀统一指挥,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5月23日,中央军委作出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要求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负责歼灭马步芳、马鸿逵等及胡宗南一部,解放并经营陕、甘、宁、青、新5省,另抽调一部兵力,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四川,歼灭西南地区之敌。
此时,国民党军在西北的兵力主要是西北绥靖公署和西北长官公署所辖部队,约40万人。其中西北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13个军约17万人,主要猬集于三原、泾阳、咸阳、高陵、临潼一线,跨泾、渭两河构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弧形防御线,并有实行战略退却,经汉中逃往四川的企图。鉴于此,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决心不等华北部队入陕,不失时机发动陕中战役。
4月25日至30日,第一野战军各部逐步推进,先后收复铜川、耀县、蒲城、富平等城。5月14日,就野战军掌握的情报表明,胡宗南已拟定全军撤往汉中的行动计划,而且有经川入滇的进一步打算。为了打乱胡宗南集团的撤退计划,第一野战军决心乘机进军陕中。其部署是:以第一军向临平镇、岐山之间,第二军向咸阳、武功,第六军向西安攻击前进;第四军向乾县及其以西地区攻击前进,并作右翼警戒,准备打击胡宗南、马步芳集团的增援;第三军为预备队。16日,第一野战军各部前进至口头镇、石桥镇、三原、永乐镇、高陵一线,对西安形成半包围态势。17日,胡军突然全线撤退,向西逃窜,第一野战军先头部队立即开始追赶截击。至19日,第二军在泾阳、咸阳等地歼灭国民党第九十军及骑兵第二旅一部,俘2200余人,进占咸阳、兴平、武功、扶风、岐山等地。第四军于18日攻克醴泉(今礼泉),19日解放乾县,20日进取永寿,第一、三军进至临平镇地区,第六军则于19日下午赶到咸阳渭河北岸,积极准备渡河东进,解放西安。胡宗南得知第一野战军进抵三原一线,深为恐慌,忙令其守军自17日起迅速撤往秦岭。18日凌晨,胡宗南及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董钊飞离西安,19日,西安民众接管城防。20日凌晨,第六军在军长罗元发的指挥下在咸阳强渡渭河,彻底打垮国民党军暂编第二旅等。其后,该军一部向南解放鄠县(今户县),其主力则攻向西安城。至上午11时,西安城郊全部获得解放。21日,解放军隆重举行入城仪式。与此同时,关中西路追击战仍在进行,先后攻克凤翔、虢镇,占领眉县县城、马召镇等地。守军残部逃往宝鸡及其以南的秦岭山中。
早在1949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即在延安成立了以贾拓夫为主任的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积极进行调训干部,收集情况,为解放西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5月16日,随着解放战争形势胜利在望,中央军委电示西北局应迅速准备接收西安,并确立了西安市军管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5月24日,以贺龙为主任,贾拓夫、甘泗淇为副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及时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社会安宁。西安刚解放不久,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纠集了几乎所有残余军事力量,妄图卷土重来,第一野战军和华北第十八、十九兵团密切配合,粉碎了胡、马军的“反扑”,稳定了西安形势,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西安的解放,是第一野战军解放的西北第一座省会城市,不仅为以后解放西北其他省会城市提供了经验,而且为第一野战军挥师西进,举行具有战略意义的扶眉战役、兰州战役,相继解放西北五省提供契机,也为中共建立新生政权做了重要准备。
自5月11日向陕中进军至6月5日秦岭追击战止,第一野战军共歼国民党军2.7万人,除西安外,先后解放陕中地区的高陵、三原、泾阳、咸阳、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蓝田等22座县城,胡宗南主力撤至宝鸡及秦岭西段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