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毛泽东对边区文教工作的指示与文教大会前的准备

刘宪曾 刘端棻


    1944年4月上旬,毛泽东召集中央宣传部、西北局宣传部和边区政府负责人,以及陕甘宁边区五个分区地委书记开座谈会。会上,毛泽东着重阐述了文教工作的重大意义。他说:1943年一年把经济搞好了。但文化问题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有些宣传部门不知如何干法,只会搞军事、政治,不会搞经济、文化,这不行。接着,毛泽东进一步就文化教育与政治、军事、生产的关系作了论述。他说,过去军事政治第一是对的,要打垮阻碍经济文化发展的东西,才能搞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是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在发展经济文化。他又说,文化反映政治经济,反过来又影响政治经济。孔夫子办学校,目的是宣传封建秩序。资本主义没有文化建设不成。我们建设抗日根据地,没有文化也不行。军队需要文化,才能战胜旧军队。战士没有文化,不可能提高战斗力。如果不发展文化,经济发展会受到阻碍。最后,毛泽东说,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今年冬天要开展讨论文化教育问题。文化教育中有四个问题,就是:报纸、学校、艺术、卫生。①
    毛泽东的讲话成了边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召开文教大会的指导思想。
    中共西北中央局为了具体实现毛泽东关于边区文化教育建设的指示,4月15日约集五个分区地委书记及延安各有关负责同志开座谈会,讨论边区文教建设问题,并就报纸、教育、卫生、文艺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决定。4月18日边区政府发出的《关于提倡研究范例试行民办小学的指示信》,就是根据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西北局为贯彻毛泽东指示所作的决定写的。这个指示信要求各地办教育要注意群众的需要与自愿。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教育政策,要“各级政府应该生意所属小学教育的改革,提倡研究各地范例,奖励优良学校、教师、发现教育英雄,搜集材料,总结经验,并将这些材料提供给今年准备召开的国民教育会议(按:即边区文教大会),以期制订彻底改革的方案,于明春普遍实行。”②这样,在党中央、西北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开始了召开边区文教大会的准备工作。
    1944年6月17日,西北局宣传部、边区政府教育厅和边区文协举行联席会议,推选罗迈、徐特立、胡乔木、李卓然、柳湜、周扬、肖尚荣、赵伯平、赵毅敏、柯仲平、蒋南翔、吴文遴等25人组成文教大会筹备委员会,并选罗迈为筹委会主任,具体进行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25日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推选出罗迈、李卓然、柳湜、肖尚荣、赵伯平为筹委会常委,处理筹备大会的日常工作。为了充分准备开好大会,28日,召开了第二次筹委会议,组成了五个文教工作调查组,各组的负责人是,延属分区赵毅敏,绥德分区柳湜,关中分区柯仲平,陇东分区蒋南翔,三边分区吴文遴。这些调查组在7月中旬以前都分别下到各分区,调查研究文教工作的典型范例,重点调查研究整风以来文教战线上出现的新生事物,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支持新事物,同时协助各分区开好文教会议。这次调查,为大会准备了各类典型经验材料,对开好这次的大会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整风后文教工作纠正教条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行动。
    ①《回忆与研究》(下),第583至584页。
    ②《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上),第156页。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