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区教育的改造
1948年3月以后,黄龙新区八县相继解放,如何解决新区的教育问题,成了当时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黄龙八县解放前共有中学13所,完小70余所,这些学校虽然过去都为国民党所主办,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教育,灌输封建奴化思想。但大多数教职正和学生均为农民家庭,而或多或少地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损害或限制。对共产党和解放军坚决保护人民利益的政策和行动,多数表示同情。因此,争取团结改造他们为人民服务是完全可能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于同年7月10日发出《关于黄龙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指示指出:(一)办好新区学校教育争取教育改造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在新区培养大量新知识分子,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是目前新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新区学校应采取严格保护政策。在该地区已稳定时,应根据可能条件设法使之开学,并有重点的派遣得力干部主持领导,用办好少数学校的方法,去推动办好其余学校。(二)必须正确的团结当地教育工作者。对于他们,除了少数确系消极分子或破坏分子外,均应争取与他们合作,一律排斥或不去帮助改造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对于国民党、三青团反动组织,必须坚决解散。(三)学校教育必须依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进行,学校中一切教育实施均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来教育青年学生,使他们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及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生力量。根据上述方针,应适当的调整课程,凡包含法西斯毒索、反共反人民的应立即停授(如公民)或改变其内容(如国文、史地);凡目前与人民需要不太密切者,可酌量减少(如数理课中,部分不切合实际的)或改为选修(如外语)。(四)新的教育,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联系,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脉搏相适应,应根据当前允许的情况,适当的进行生产教育,参加劳动和群众运动,以丰富其学习生活,增进其实际知识,改造其思想,达到学与用的一致。(五)思想教育必须避免生硬灌注的方法。养成认真研究、自由争辩、切实刻苦、自我批评的学习风气,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采取民主讨论方式,以求得服从真理的一致认识,这个指示下达后,得到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支持和称赞。到9月初,黄龙新区各县完小、中心小学、民小,大部分相继开学,许多本地教育界人士,经过暑期教师座谈会,学习了党的教育政策,提高量认识,都积极参加教育工作。各校开学后,根据西北局指示,都按实际需要调整了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治活动,提倡讨论研究与自由争辩,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民主、愉快的气氛。9月中旬,黄龙地委召开县委书记、县长以上干部会议。会议检讨在执行政策中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并确定了巩固和发展本地区解放以来各项工作的方针,在教育方面,会议指出,分区及各县分别举办干训班及暑期教员座谈会后,普遍的恢复了学校,提拔与培养了一批干部,这是好的。但是,有些县、区,急于形式上开学,却不注意教育内容和思想的研究与领导,对学校办公、教师待遇、教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加以研究和明确规定,会议要求各县尽快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恢复学校的工作迅速的走上正确轨道。
1948年10月2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黄龙分区中等学校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黄龙分区中等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西北局的指示精神,有计划、有步骤的办好已恢复的学校,并继续恢复条件具备的学校。指示指出,黄龙分区中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批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以补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干部需要。课程方面,取消公民课,增设政治课,改编国文、史地课。初中必修课为:国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动植物、生理卫生、理化、音乐、美术、高中必修课为:国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理化。初中新生不授英语。旧生及高中学生根据需要设英语选修课。此外,在课外还进行适当的军事体育及生产劳动教育。在学校组织上,改变教务与训教分立现象,统一设立教育与事务两处。校务会议为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最高行政会议,由校长、主任、教职员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另设立干部学习委员会,以组织领导教职工的政治学习。组织经费稽核委员会,以实现经济民主,改进学校生活。各校均应组织学生会,实行民主自治,组织与推动各班学习,协助行政上把学校办好。指示要求学校领导者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使之逐渐建立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观点、群众观点及劳动观点,养成实事求是、艰苦朴素、虚心学习、自动自治、自我批评及遵守纪律的学风。指示要求黄龙分区各校要依靠当地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领导上对他们要加紧团结,放手使用,在工作中诚恳耐心的予以帮助,使他们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便逐渐成为健全的新的教育工作者。
对于黄龙分区的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1948年11月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关于开展黄龙分区国民教育的指示》。指出:黄龙分区的国民教育,已渐次恢复,但由于在国民党长期反动统治下,曾被用作奴化青年和儿童的工具,思想毒素,播植已深。因之分区国民教育。除尽量恢复原有学校数量外,应大力提高原有学校的质量。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高教职员是改进国民教育的关键。对小学教职员应帮助其建立经常的个人和集体的进修制度。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逐渐进步提高。(二)完小由县政府直接领导,初小由乡政府直接领导。学制暂时维持四二制。课程高年级为公民、国语、算术、史地、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初年级为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其中,国语、史地教材一律采用边区教育厅编印的课本;算术、自然可选用较好的旧课本加以必要的删改暂时应用;公民、常识在未有新课本前,可暂时从《群众日报》上选材,旧公民课一律禁止使用。校内组织应将教务处与训育处合并为教导处。对学生的生活、思想教育以劝导为主,绝对禁止体罚。(三)社会教育应以学校和民教馆为据点开展工作。应充分利用完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回家机会,实行小先生制,普及群众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根据群众需要和本身条件,组织各种读报组、识字组、黑板报、半日班、夜校等文化组织,联系群众生活,提高群众觉悟。(四)学校经费除完小、民教馆外,初小一律由群众自筹解决,并由地方上有威望的人士组成校董事会负责管理。
边区政府关于黄龙分区中等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指示发出后,更加速了黄龙新区教育的发展步伐。到1949年2月,新区小学已恢复和发展到6930余处,学生达312000余名;中学、师范27处,学生8000余名。已有5000余名知识分子,参加了学习和各项建设工作。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新区迅速扩大,西安地区不仅有更多的中学和小学,而且还有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安师专、西安医专和西安商专等高等学校。由于党和政府在黄龙地区已经积累了争取、团结、改造新区知识分子的经验,已经有了接管新区学校的经验,因之,在1949年下半年,西北五省广大地区解放后,党和政府比较顺利的究成了对新区知识分子的争取、团结和改造工作。完成了新区学校的接管工作。
1949年7月31日和8月2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分别发出《关于目前新区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和《关于中等学校改革的指示》。这两个指示,对于如何把新区小学教育、社会教育和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真正人民大众自己的教育,作了更加具体的指示。
关于小学教育改革的要点是:(一)实行四二制。(二)改革课程设置,取缔含有反动内容的《公民》、《童训》和《户政》,改革后的课程,高年级为政治常识、国语、算术、史地、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八门,中年级为国语、算术、常识、美术、音乐、体育六门,低年级为国语、算术、美术、唱游四门。(三)彻底废除旧的训导制度,重视儿童的思想教育。进行思想教育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认识程度,运用耐心说服、民主讨论等方式,逐渐提高,反对机械的搬用教育成年人的方法教育儿童。绝对废除体罚或变相体罚。(四)实行民主的集体领导。完小由校长、主任、教职员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一切工作。由教职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经费稽核委员会,以实现经济公开与经济民主。废除训教分立实行教导合一,在校务委员会下设教育主任,统一管理教导工作。废除级任导师制,班设主任教员,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建立必要的各种制度。高年级学生可组织学生会,其任务是组织同学学习,管理同学课外活动,增进师生团结,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五)对私立小学应采取保护赞助与逐步改革的方针,少数民族小学根据自愿与需要,可授本民族的语文,但其内容不得与新教育方针相违背。(六)完小由县(市)政府直接领导,初小由区政府领导。经费除完小外,初小一般由群众自筹,不足者由政府补助。(七)小学教育的改革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必须有步骤的进行,全部改革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职员的思想改造问题,因之,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其个人与集体的学习,建立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
关于社会教育改革的要点是:(一)社会教育的实施方针,以反封建、反迷信、反旧礼教、反旧传统,开展新民主主义的启蒙运动为目的。(二)社会教育重点放在城市、大乡镇及工人区域。在乡村以小学为据点,逐步推广社教。(三)社教机关要与党和政府的当前工作相配合。(四)社教工作必须与工会、农会、青、妇群众团体密切配合。在社会教育中,冬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边区政府于1949年11月3日发布了《关于1949——1950年冬学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西北各地的解放,虽有先后不同,但大部分新区农村秩序已逐渐恢复,群众生活已日趋安静,因之,适当的配合当前新区的群众运动,有重点的开办冬学,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指示强调冬学应与当地当时中心工作密切结合,必须根据群众的需要与自愿去进行,应普遍号召重点推行,冬学能否办好的主要关键在于领导。冬学教学内容,新区应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老区则应以文化教育为主,政治思想教育为辅。
关于中等教育改革的要点是:(一)改革课程设置,停授含有反共反人民毒素的课目:《公民》、《伦理》、《童训》、《军训》。公民停授后,另设政治常识。改革后,初中、简师必修课为国文、数学、政治常识、中外历史、中外地理、动植物、理化、生理卫生、音乐、美术、体育十一门。高中及后期师范必修课为国文、数学、政治常识、生物、理化、中外历史、中外地理、艺术、师范加授教育课,高中加授英文。(二)取消以毒化和奴化学生思想为目的的训导方针,培养学生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取消以管制学生为目的的训导制度,反对思想统治和消极处罚。提倡思想自由,民主争论,耐心说服的教导方式。(三)建立民主领导制度。建立在校长领导下有教职员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一切工作。建立有教职员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经济稽核委员会,以实现经济公开和经济民主。废除训教分立,实行教导合一,在校长和校务委员会下设教育处。负责课内教育及课外学习生活指导。废除导师制,班设班主任及有学生代表参加的班务委员会,负责本班学习及其他活动。民主选举组织教职员会和学生会,以团结和教育全体教职学员,以发挥全体教职学员工作和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四)宗教团体主办的私立学校,不得把宗教科目列为必修课,不得在课内时间进行宗教宣传,不得强迫学生信教。少数民族举办的学校,可设民族课程,但不得违犯人民政府的法令。对于已立案的私立学校,一律采取保护政策,并鼓励其发展。(五)学校改选与提高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自己的改造与提高。因此,在今后一年内,各校教职员,除时事学习外,应普遍学习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文艺座谈会讲话及其它与当前工作的有关的文件。
西安解放后,甘、宁、青、新相继解放,共接管了11所商等学校(7所本科,4所专科)。边区政府对这些学校的改革,采取的是保护、调整、改造和适当扩大招生的方针,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迅速恢复学校秩序,正常上课,为新民主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各省情况有异,但基本方式方法是一致的,特以最先解放的西安地区为例:(一)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讲清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党的新区政策特别是文教政策、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等,争取、团结绝大多数。(二)调整了接管的6所学校中条件很差的3所专科学校,并入本科大学,集中力量改革好西大、西工、西农。(三)建立新的学校领导机构。(四)取缔了国民党、三青团反动组织以及各种反动社团,废除了旧的训导制度,取消了政治上反动的课程。(五)组织学生会。(六)增设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和热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观点、群众观点。(七)争取和团结教职员工,进行政治学习包括时事、教育方针、新民主主义论等,增强认识,提高觉悟,共同办好学校,尤其是对资深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更加做好争取、团结的工作,发挥了他们的更积极的作用。
由于党的教育政策深得人心,广大新区各类学校恢复很快,并有所发展。仅陕西省,1949年下半年时,有各类小学14334所,学生728170名;各类中等学校149所,学生42794名;高等学校3所,学生2422名。除汉中地区解放较晚,有些学校没有恢复外,其它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都得到恢复,有些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边区教育坚持了教育为战争服务,创造了独特的并适合战争情况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非常困难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接着又在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建国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