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在职干部教育概况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早在党的创立时期,党就在工人群众中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党的干部。大革命时期,党又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自修大学,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有了自己的军队——红军,有了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又创办了各种学校,培养了发展根据地需要的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党还不断的选送干部到苏联去学习深造。但是,过去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办学校,办训练班,把干部抽调到学校,到训练班去学习、去提高。对在职干部教育,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
组织全党干部,普遍地系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是从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后开始的。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进入了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级人民政府,他们有极高的抗日热情,但他们或则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或则缺乏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红军时代的老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需要学习提高,才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因此,1938年11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保证共产党员能在抗战建国大业中起其应有的作用,为了使共产党扩大发展成为能担当抗战建国大业中一部分光荣任务的巨大力量,必须大批培养和提拔有胆有识能作能为的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并且最适当地使用教育和爱护这些干部。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个实际斗争中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研究中国历史,提高工农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文化水平。”①毛泽东在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也说:“十七年来,我们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材,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各方面,都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材。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现出并正在继续涌现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索。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②毛泽东号召全党开展一个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六中全会后,一个普遍的、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部学习热潮,首先在延安各机关、学校、工厂和部队中迅速开展起来,以后逐步扩展到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边区各分区、县、区、乡基层干部中去。
为了使六中全会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能落到实处,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干部教育部,由洛甫兼任部长,罗迈任副部长,统管干部教育,包括干部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40年6月,中央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改称中央宣传教育部,同年10月,又改称中央宣传部,从此以后,干部教育统由中央宣传部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