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在职干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刘宪曾 刘端棻


    1942年2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决定首先明确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③
    为什么要把在职干部教育摆在第一位?
    第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了正确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各方面的具体政策,但是还必须培养大批有政治觉悟,有专业技术知识,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干部。没有这样一批干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正确,也不会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也会落空。因此,能不能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这已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一些专家,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这些专家人才的数量与抗战建国的重大任务相比,那实在太少了。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看,行政工作还只是初具规模,经济建设方在开始,教育事业还在摸索道路;在思想文化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边区一般的人民大众中有许多人还生活在与文化“绝缘”的状态中;在区、乡干部中还有大量文盲。这些实际情况,充分说明只有把干部教育工作,特别是在职干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才能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第二,认真办好干部学校,抽调干部到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当然很重要,决不能有所忽视。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还在工作中,而且边区人力、财力极端困难,不可能办很多的学校,抽调更多的在职干部去学习。因此,对在工作岗位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在职干部,施以可能的和必要的教育,就是全部干部教育中的第一位工作。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也只是训练和培养人材的第一步,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和学习,才是锻炼人材的最好学校。要在紧张和复杂的环境中,在克服困难和阻碍的过程中,能够独立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深刻领会马列主义的精髓,掌握党的路线政策,则非依赖于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不可。因此,要克服干部教育中的教条主义现象,一方面固有待于干部学校教育的改善;另一方面,只有加强在职干部教育,才能实现学与用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形势空前激剧变化的时代,一个革命干部如果不能不断地从学习中提高自己,从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并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就会迷失方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甚至被时代、被革命、被人民所抛弃。
    正因为这样,中央干部教育部成立后,就着重抓了延安的在职干部教育,为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在职干部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①《陕甘宁边区教育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第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6页。
    ③《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第162页。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