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儿童的教育工作

刘宪曾 刘端棻


    儿童的教育工作,包括儿童品德、行为和习惯形成的思想教育和粗浅知识的教育。在保育院和托儿所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不能截然分开,尤其是托儿所和保育院的小班更是如此,在同一个内容中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互相渗透。4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教育,这些教育既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又能从中学到知识。
    (一)教育的目的和方针
    边区儿童教育的目的和方针是:培养儿童的正确观点与作风,养成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健康坚实的性格,勇敢老实的个性,训练手脑并用,使他们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
    (二)教育原则
    边区儿童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坚持“保教合一”原则。保教工作的任务是保养儿童和教育儿童,不仅要让儿童健康成长,而且还要教育儿童发展其智力,培养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因而,在教育工作中要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并举,这就需要老师和保育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此外,还要坚持正面教育和以身作则的原则。
    (三)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边区保育单位一贯重视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主要内容有:
    1.热爱祖国教育:通过敌人侵略中国领土,对儿童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也要让儿童知道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他为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日夜辛勤地工作。从而,使孩子在心灵中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领袖的思想。
    2.阶级教育和群众观点教育:教育儿童明确敌我,让他们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提高革命警惕性,培养他们仇恨敌人、热爱人民的思想;还要教育儿童热爱工人、农民,培养工农感情;此外,教育儿童懂得叔叔阿姨们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成年累月辛苦地工作,从而,培养儿童尊敬长辈,爱护工人、农民、叔叔、阿姨的劳动果实,树立热爱工农群众的思想。
    3.革命传统教育:边区保育单位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儿童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无数革命先烈洒热血、抛头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而,培养儿童热爱共产党、憎恨敌人的思想;培养儿童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对烈士子女的同情和爱护。
    4.劳动教育:保育院、托儿所的孩子是劳动人民的后代,从小就应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果实,并懂得劳动是光荣的。这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擦桌椅等自我服务,还由老师带领孩子去参观植物的生长。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丰富儿童的生产知识,增进儿童的健康。
    5.集体主义教育:儿童们在保育院、托儿所过着集体生活,从小就应培养他们关心集体、有事大家干、有东西大家吃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有礼貌、守纪律、诚实、爱护公共财物、团结友爱互助等高尚品德。
    各保托单位在对儿童近行教育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1.与儿童建立感情:幼小的儿童离开家庭和父母,来到保育院或托儿所过集体生活,这对儿童来说,一开始非常不适应,他们感到陌生,产生胆怯、思念父母等不安情绪。因而保育工作者就要像慈母般的关心和爱护儿童,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使他们认为老师和阿姨是自己唯一的亲近者,也是唯一的信任者。这样,儿童就会将自己的一切告诉老师和阿姨,同时老师和阿姨提出的要求,儿童们也能乐意地去做。如有的儿童刚到保育院时,哭哭啼啼不让妈妈走,有的要跟着妈妈回家,有的在院里因思家不好好吃饭、睡觉。后经老师、阿姨无微不至地关怀,亲切而耐心地交谈,孩子对老师有了较深的感情,从前那种陌生、胆怯、思家的情绪就逐渐克服了。经过保育人员热情耐心地护理一段时间,孩子们高兴地告诉妈妈:“保育院好,阿姨待我们可亲啦!小朋友多,可好玩了!”所以,与儿童建立感情是幼教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2.启发诱导:边区保育工作者在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时,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对优点给予表扬、奖励,对缺点耐心说服,使儿童在懂得道理的基础上,做到心服口服。他们决不采用强硬的禁止和体罚等。如第一保育院婴儿班有位小朋友最爱用铅笔在墙壁上乱画,起初老师只是禁止说:“喂!小朋友不能在墙上乱画,把墙壁都弄脏了”。说了几次,始终没有效果。后来老师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见这个小朋友又在墙上画时,就拿了一张纸给他,叫他在纸上画,画好后,挂在教室墙壁上,在大家面前表扬他,并向他提出,以后就在纸上面,画好后交老师,贴在墙上,让小朋友都看。从此,这位小朋友再也不在墙上乱画了。后来他成了班上的小画家了。此外,还可通过民主评选“模范儿童”的活动,来激发儿童向模范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儿童的好胜心最强,采取启发、诱导、评比等方法,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教育儿童的一种好方法。
    3.在集体中互相学习:儿童生活在集体里,各有优缺点,保育员引导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相互督促和检查。如召开班会号召向“好孩子”学习,还采用适当的批评,对班上调皮的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们知道做好事,人人喜欢,做坏事,个个讨厌。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坚持正面教育。
    (四)知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保育院、所对儿童施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幼稚教育、生活教育、卫生教育等三方面,其中以生活教育为主,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生活意识及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除生活教育外,还逐渐增加粗浅的知识教育。
    1.教学内容:保托单位的教学内容,随年龄的大小而设置。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从穿衣、吃饭开始教育,使他们知道米、面、盐、菜的来源,并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种出来的,从而使儿童爱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通过洗脸、刷牙和不吃脏东西、不喝生水等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生活教育和卫生教育。对年龄较大的儿童,除生活卫生教育外,增加粗浅通俗的知识教育。边区的保育单位,1939年前,采用不受课表限制的兴趣教学,即教师与儿童在一起活动,发现什么有意义、有趣的事物,就给儿童讲述;儿童提出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这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好处是:能结合实际,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直观性也较强。缺点是:影响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儿童获得的知识粗浅零乱。1940年后,开始试用课程表,这能弥补了上述的缺点,但因受课程的限制,儿童的兴趣有所减低。后采用兴趣教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课程为中心,基本按照课表上课,但在自然界或社会环境中,发现好的教材,即时进行教育。这样,不受课程表的约束,有它的灵活性。
    课程有常识、唱游、讲故事、儿歌、工作、画画、看画报、玩玩具、数数、识字、自由发言、生活谈话等。
    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也有上、下午都上课的,每节课的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幼稚大班增至20至25分钟。
    2.教学方法: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选用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1)计划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
    对儿童进行教学时,应从儿童所处的现实和年龄出发。对年龄小的儿童,着重兴趣教学,因为儿童对于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特别有兴趣,适时地给予教育,能促进智力发育;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幼稚班),则采用计划教学和兴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是除兴趣教学外,还应进行课堂教学,选一定教材,按课本上课。上课采用单元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依照季节、环境将教材编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学习二至二周。在此期间,各项活动都应围绕单元教学的内容进行。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复习测验,检查儿童接受程度,教师还要解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2)三化教学法。
    边区幼儿教学采用三化教学的方法,这就是教学故事化、游戏化、歌曲化。儿童最喜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既能激发儿童的情感,又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筋骨,健壮肌肉,而且还可以培养自治互助、友爱团结的思想,又可启发其创造性和敢说敢做的勇气,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引导幼儿遵守纪律有一定的作用。歌曲能发展儿童的智力,陶冶其性格,调剂其生活,通过歌曲的形式进行教育,对儿童思想具有启发作用。
    (3)直观教学法。
    幼儿期的儿童,其思维主要是具体思维,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易于理解和记忆。直观教学法是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的概念,并加深记忆。一般多着重触觉,但听觉、视觉、嗅觉也是直观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时能让各个感觉器官都参加活动,其效果更为显著。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将几种实物进行对比,使儿童所学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记忆最为牢固和持久,因而,得出的概念更为正确。如以鸭子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时,可将鸡和鸭对比:鸭的嘴巴是扁的,而鸡的嘴巴是尖的。为什么鸡的嘴巴是尖的呢?因便于在地上找东西吃;鸭的嘴巴为什么是扁的呢?因便于在水里找东西吃。像这样给儿童作比较,儿童对于鸡与鸭的区别就会认识得更清楚,印象更深,记忆更牢固。
    3.教材:儿童教育主要是生活教育,因此,教材主要来自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这些问题编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边区幼儿教育所用教材的内容有自然常识、社会常识和卫生常识等。内容比重为:自然常识占37%,生活常识占50%,一般科学常识占13%。
    边区幼儿用的教材非常缺乏,但延安第一、二保育院的保教同志克服困难,为儿童编出了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兴趣性的儿歌、歌曲、游戏和故事等教材。第二保育院仅3个月的时间,全院共创作故事、儿歌、游戏等教材3000多篇。如儿歌有:“保育院,我的家,阿姨爱我,我爱她。阿姨待我像妈妈,教我要听党的话。团结友爱守纪律,要做革命好娃娃。”“保育院,我的家,阿姨好,像妈妈。小兄弟,小姐妹,一同玩,一同耍,不骂人,不打架,相亲相爱如一家。”歌词有“花儿点点红,八路军真英勇,自卫军民兵来配合,到处立战功。”“蟠龙打胜仗,百姓喜洋洋,打死蒋军五百多,活捉旅长李昆岗,三五九旅新四旅,攻打蟠龙呱呱叫,手榴弹开花拼刺刀……”
    边区的保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其教育的目的和方针是根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需要而制定的。其教育、教学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是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和方针而提出的。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