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北公学的民族部
党中央为了开展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工作,需要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陕北公学于1939年八、九月间,开始成立了蒙古青年工作队,编为第55队。有学员约五、六十人,设指导员一人,管理该队的工作。指导员是宋有田。该队成立后,学员首先是参加生产劳动,到甘泉烧木炭两个多月。
1940年8月7日,陕北公学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队,设队长两人,由同学选举产生。正队长领导全队学习,副队长管理全队生活。学习以班(10人左右)为单位,另设指导员一人,负责队与学校的联系。学员共有30人,全是少数民族同志,课程设置有艺术课: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占40%;政治课:一般革命理论的学习,占40%;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占20%。学制为一年。
1941年6月,在少数民族工作队的基础上,陕北公学又成立了民族部,王铎担任主任。民族部成立后,第一次招生185人,学员主要是蒙、回、藏、彝、苗、满等少数民族,也有少数汉族。民族部的政治课程设有:马列主义理论、民族问题、政治经济学、少数民族知识;文化课设有:蒙文、藏文、自然、地理、算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