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边区教育通讯》

刘宪曾 刘端棻


    1945年11月1日边区教育厅编辑出刊《边区教育通讯》,第一期(创刊号)发表了教育厅厅长柳湜为该刊写的发刊词。发刊词中指出:我们很早就计划出版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刊物。做群众教育工作的同志,在乡村常常感到没有读物的痛苦,尤其是关于业务的。我们的小学课本不完全,还没有编出教授书、教师参考书,儿童读物也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那是困难的。教师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改进工作,也感到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联系,彼此交流经验,讨论问题。教育厅也要更全面地了解下边的情况,收集下边生动活泼的材料,听取群众对教育的意见,了解教师们的工作。如果有这样一个刊物,就能把这种业务联系建立起来。同时又可以使教育厅把集中起来的东西,经过研究之后,变为指导原则,再借这个刊物之助,推广下去。边区文教大会以后,文教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边区群众教育已经走上了和边区实际、边区人民需要相结合的道路,群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复杂起来,群众和教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办法。这些新的东西,应该让大家讨论,很多典型范例要让大家知道并推广,模范人物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应该要求大家学习,对教育上的新老缺点和错误,也要给予批评、指正。因此,创办《边区教育通讯》的必要性更加明显。
    《边区教育通讯》的任务是在转变老的工作方法、作风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路线,而彻底走向和边区实际、边区人民相结合的群众路线。
    刊物定名为《边区教育通讯》,主要是讨论群众教育,但也不限于群众教育;在群众教育中,也不限于只谈小学或成人识字、读报等问题,它也特别注意卫生教育。
    为了使一切小学教师都能阅读,《边区教育通讯》的文字水准和群众报相接近,文字简短、具体,大部分的稿子是由各地教育工作者自己写的。徐特立在《读教育通讯创刊号的我见》一文中称赞到:“创刊号的全部文章都是从民间小学校反映出来的材料,而加以整理的。这表现是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领导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并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这一系列的思想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方法,即毛泽东的思想方法的胜利在教育方面的表现。”
    《边区教育通讯》自1945年11月1日创刊,截止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改刊,共出刊16期。刊登有民办小学和民办社会教育的新经验,有群众教育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有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有改造私学的经验,有教师和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意见等等,内容十分丰富,是教育通讯和研究的好刊物。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