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37年

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郊区宛平县芦沟桥挑起事端,并进攻宛平县城,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7月8日  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7月15日  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中央。宣言以团结抗日、实行民主政治为主旨,向全国同胞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总目标,这就是: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主政治;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宣言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并提出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具体建议。
    7月22日  陕北省暑假教员训练班开幕。举办该训练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各列宁学校教员的政治文化水平和纠正教授中的错误,研究今后新的方法,以求学校教育的开展。”学员一百二十人。学习期限为一个月。课程有政治、新文字、算术、常识、汉字等,以政治、新文字为主课。徐特立部长亲临指导并上课。
    7月23日  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该文针对汉奸亲日派妥协退让的方针,提出了坚决抗日的八项办法。其中第六项为:“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新闻纸、出版事业、电影、戏剧、文艺,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禁止汉奸的宣传。”
    8月1日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在延安开学。这期共招收学员一千三百七十二人,编为三个大队。第一、二大队为红军干部,第三大队为知识青年,另有两个军事队和一个游击训练队。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这一期特别强化了军事教育与军事生活。该期学员于1938年3月到5月陆续毕业。其中一半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一半留校工作,为抗大第四期的大发展准备了干部和教员。
    8月22日  是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十大纲领》的第八项规定了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
    8月25日  中国工农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发表就职通电。八路军随即东进,开赴抗日前线。
    8月30日  延安县议员大会在延安城东川口举行。大会决议规定了该县县政建设方针和措施,其中关于文化教育建设的部分提出:甲、兴办学校:(一)整顿延安原有的各级学校,提高教学效能,充实学校设备和教学内容。(二)一年内吸收全县青年三分之一入学。(三)将原有之延安师范学校、县立高小巩固起来。乙、社会教育:(一)整顿以前的补习学校、夜校、成人识字学校,使之名副其实。(二)增加社会教育的范围,扩大各种补助教育的设备。(三)限定夜校学生每人每日最少识一字。(四)提高教育的生产意义。(五)采用小先生学制。
    是月  西北办事处成立公立的集中保育的兰家坪托儿所。该所收托各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已收儿童二十四名。
    是月  毛泽东为“抗大”教员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是月  “抗大”第二期六百零九名学员毕业离校,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在本期学员毕业证书上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设于甘肃庆阳的抗大步兵学校的学员毕业之后,一部分随八路军总部赴山西抗日前线,一部分于1938年5月迁到洛川,编为抗大四期六大队,又称抗大洛川分校。
    9月7日  毛泽东听取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兼一大队政委胡耀邦的汇报后,于是日为抗大政治部出版的《思想战线》写了题为《反对自由主义》的发刊词。该文在对抗大学员进行思想教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后来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之一。
    9月9日  《新中华报》报道,教育部发出《关于推行新文字的指示信》。指出:一、要用艰苦的动员工作争取一切不识字的人先来学习新文字。二、现在各机关、学校、文化团体应继续开展新文字运动。三、对于已经学会新文字的人,一面利用新文字学习汉字,一面利用新文字给以政治文化教育。
    同日  《新中华报》报道,西北办事处教育部规定9月份为识字运动月。在识字运动月中,全边区要发展三万个识字组员。识字课本用汉字编写,生字旁边有新文字注音,大部分已印好,一部分已发出。
    9月14日  《新中华报》报道:定边县创设回蒙学校。创设该校的宗旨是,为了使汉、蒙、回民族更亲密团结,提高蒙、回民族的文化政治水平。第一期不日开学,分回民班和蒙民班,一个月毕业。课程有回蒙问题、统一战线问题等。
    9月20日  中央苏维埃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任边区政府主席,下设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等。教育厅厅长徐特立,副厅长陈正人。
    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关于国共二次合作的谈话。这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0月11日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持开办的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第一期开学。该班初设于陕西省三原县斗口镇。1938年1月迁至云阳北的安吴堡,因而通称“安吴堡青训班”。朱德任名誉主任。冯文彬任主任,胡乔木任副主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培养青年战时工作干部的学校。该班的教育宗旨是:“在最短期间授与青年各种最低限度战时军事政治知识,使能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依据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精神,开展抗敌救亡工作。”课程有:1.关于抗战的基本理论:社会科学、三民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军事课程:操场动作、武器使用、步兵技术、游击战术。学习期限一般为一至三个月。到1940年4月共办十二期,培养了一万多名青年抗日干部。
    同日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召开公审大会,判处黄克功死刑。黄克功少年时加入红军,参加过井岗山的斗争和长征,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本月上旬,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竟以手枪把刘茜打死。毛泽东于公审大会前一天写信给当时任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指出: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无以教育一个普通的人。”还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10月22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第十一次主席团会议,讨论边区教育问题。会议要求边区的教育要为抗战服务,要在抗战动员下进行教育工作。确定要建立教育制度;开展冬学运动;准许成立私立学校;优待小学教员,提高他们的地位。决定将鲁迅师范学校改为短期训练班,以加速小学教员的培养。
    10月23日  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11月1日  陕北公学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成仿吾主持典礼并致开幕词。毛泽东莅会并发表《目前的时局》的演讲,号召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实现全民族抗战。该校是中共中央1937年7月底决定成立的,并委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张云逸等负责筹备工作。9月9日《新中华报》刊载了筹办陕公的消息。9月14日《新中华报》又刊载了陕北公学的招生简章。创办陕公的目的是,在短时期内给大批进入延安的爱国青年以抗战的必要知识,以培养抗战的干部。课程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争与军事常识、社会科学概论。成仿吾任该校中共党组书记兼校长。邵式平任教务长,袁福清任总务处长,鲍建章任总务副处长,周纯全任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1938年3月,中共中央调李维汉任副校长兼党组书记。
    11月4日  《新中华报》报道:由蔡畅、李富春、陈正人、肖劲光、罗瑞卿、谭政、危拱之等发起,筹备建立第八路军外籍军人家属妇女学校。陈正人任校长。预计招生一百二十人,设补习班和职业班。
    11月10日  陕甘宁特区政府发出通令:为统一政府名称起见,陕甘宁特区政府俟后统称为陕甘宁特区政府,不再称陕甘宁边区政府。
    11月14日  抗大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毛泽东、项英等莅会并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在建成新校舍的伟大事业中获到成功的原因,就是能克服困难与联系群众。是年8月抗大第三期开学时,面临着缺乏校舍的极大困难。为此,开学不久,全校师生一千多人自己动手,修建校舍。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劳动,共挖了一百七十五孔窑洞,修建了三千多公尺长的“抗大公路”。在建校劳动中,有一百六十四人被评为劳动英雄。庆祝会上,中共中央为抗大师生赠“伟大事业”的题词。
    11月24日  《新中华报》发表中共陕甘宁特区党委关于《识字突击运动的总结》。总结指出:特区党委提出的扩大识字运动,并以9月为识字运动突击月的任务,大部分已超过原来的计划。尤其是安定、延长、安塞、新城和关中四县,以及陕甘宁分区,差不多都超过了原来计划的三分之一,而且吸收了大多数的妇女加入识字组。识字突击运动存在的缺点是:数量发展不平衡;没有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许多地方的识字组只是有名无实;没有很好地把抗战和民主运动的政治内容配合起来;有许多地方没有采用小先生制和动员小学教师;各区乡各县之间没有开展竞赛,不能把成绩好的区乡作为模范,去影响成绩坏的区乡;各区乡的教员没有取得联系。
    同日  《新中华报》发表中国共产党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在民主的普选运动中所提出的《特区政府施政纲领》。纲领第十三条提出:“实行国防教育,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学生的武装训练,普遍的设立日校夜校及补习学校,进行消灭文盲运动,改善教员职员的待遇。”
    11月26日  受中共中央派遣,教育厅厅长徐特立是日离延安赴湖南工作,任中央驻湘代表兼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教育厅工作由副厅长陈正人主持。
    是月  陕甘宁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一、全特区在今冬兴办冬学四百个。二、冬学教育中心是实施国防教育,使大家了解抗战形势与共产党十大纲领,怎样把特区创造为抗战与民主的模范区。三、文化方面,达到三个月内识字五百个。四、决定从延安师范、鲁迅师范动员二百三十个学生到各地担任冬学教员及帮助建立冬学工作。该批人员已于11月18日起陆续向各地出发。
    12月4日  陕北公学部分学生发起组织的国防教育研究会成立。成仿吾任主任,吕骥任副主任。该会成立后不久即隶属陕甘宁特区政府教育厅。
    冬季前  陕甘宁边区各分区普遍开办中共党校。训练时间一般是每期一至三个月。各分区约办过二、三期,每期人数五、六十人。陕甘宁特区党校成立后,各分区党校停办,干部集中在特区党校训练。到1939年,因边区党校不能满足需要,各分区又多举办训练班。如庆环分区训练班,从1939年到1940年两年时间共办七期,受训人数共一百九十四人,课程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秘密工作、政治常识等。各县也都办了七天到一个月的短期训练班。许多区也办训练班,主要训练支干、小组长或行政村主任及其他积极分子。
    冬  为改善抗大办学条件,“抗大同学为赞助母校劝募委员会”成立。该会积极为抗大劝募经费,得到校内、校外,国内及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冬  陕甘宁特区政府教育厅印发《冬学须知》的小册子。冬学的课程,《须知》规定,每天上午六时至六时半为军事,八时至十时半为国语;下午一时至三时为政治,三时至四时为唱歌、珠算、抗战常识。每周上课六天,星期日上午开会或作时事报告,下午为野外演习或其他。
    是年  毛泽东为抗大校刊《抗大》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励光明就在前面”。

陕甘宁边区教育大事记/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