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45年

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


    8月25日  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经过与国民党方面四十三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8月2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任命周芝轩为关中师范校长,郭子清为三边公学副校长兼地干班主任。
    8月30日  日本工农学校全体学员、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本部、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本部,因形势的重大变化需离开延安,在王家坪礼堂举行出发纪念大会。来宾叶剑英参谋长等应邀出席并讲了话。
    9月18日  是日与19日,《解放日报》报道,绥德师范根据专署决定成立了研究室。其任务是:为培养中学教员,吸收较高级的知识分子和完小校长、教导主任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该校教学在改进中,主要是:加强了业务研究;指导学生复习;随时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给以指导。
    9月28日  《解放日报》报道:医科大会执行边区文教大会的新的教育方针,培养为边区人民服务的医务干部。边区医校第二期七十名学员,其教育由医大负责,基础课的实验、临床课的实习,均在医大,讲义也由医大供给。是月10日,医校第二期学员毕业,其中有四十九名由边区卫生署组成了十一个卫生工作组,分赴各分区为群众服务。
    10月7日  《解放日报》报道:陇东中学为贯彻培养地方知识分子干部的方针,本学期特加强各种政策法令和实际工作的教育。为此,在教学上强调联系群众,请校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来校授课,以及组织学生下乡实习等,以切实提高他何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政策水平,培养急需的干部。
    10月9日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开办边区妇女卫生纺织学校的决定,民政厅和建设厅联合发出招收学员的通知。招收对象以边区籍干部为主,包括妇女干部、各级干部家属、农村优秀妇女及抗属等。数额规定一百名,学习期限暂定十个月。目的是为了培养做边区农村卫生及家庭纺织工作的妇女干部。
    10月11日  延安大学举办的选举训练班结业。这批干部随即编为五大组,分别由边区政府各有关机关负责同志率领,分赴绥德分区、三边分区、陇东分区、关中分区、延属分区参加选举运动。13日,边区政府设宴欢送,林伯渠主席亲临指导,勉励大家在工作中要尊重区乡干部,处处联系群众。
    10月12日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奉中央军委命令,在何长工副校长的率领下,离开陕北,向东北挺进。抗大进入东北后,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开始了新的战斗里程。驻在陇东的抗大七分校,亦于此时将学生全部分配工作,七分校结束。
    10月15日  陕甘宁边区于是日至12月底举行民主选举运动,对乡、县、边区三级政府进行改选。中共中央于11月7日发出减租与生产的指示后,陕甘宁边区结合民主选举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减租与生产运动,为全国树立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榜样。
    10月20日  《解放日报》报道: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全体师生,当“国共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一公布,立即展开讨论,要求国民党政府遵照其诺言,迅速实行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沙可夫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
    10月2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各专署、县发出《关于一九四五年冬学的指示信》。指示经罗迈修改,强调以下几点:第一,要求针对不同思想,具体进行工作。第二,重申了需要与自愿原则。要具体发动,不搞命令主义;要分散经营,不搞集中办学;要因人施教,不搞硬性灌输。第三,强调民办公助政策。主要靠群众自己动手,政府予以适当帮助。“形式是民办公助,精神是需要与自愿”。第四,肯定了前一年冬学的一个好经验,即以妇婴卫生为主的妇女冬学,要求卫生机关参加,积极推广。第五,阐述了争取和团结农村旧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要求尊重和争取他们参加冬学。
    10月25日  《解放日报》报道: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委托中西医研究总会主办中医训练班,并指示各专署、县府考送学生五十名。训练班期限为一年半。课程:(一)技术——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性、方解、炮制。(二)工作方针——包括卫生医药政策,卫生医药运动,环境、妇婴及个人卫生等。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提高为边区群众服务的中医人才。
    同日  《解放日报》报道:关中专署指示各县冬学与自卫军冬训配合进行。并要求推动劳动英雄、积极分子带头办冬学,使识字运动在群众中生根。
    是月  为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第五部、第六部重新分出,恢复原西北党校建制。11月3日,经西北局决定,马文瑞兼任校长,杨成森、高仰云任副校长。
    是日  朱德和康克清到延安第二保育院看望孩子们,并对保育院的工作给以指示。朱德说,孩子的父母上前线打仗,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带好,让他们的父母放心。……要多想办法,把孩子生活搞好些。还要搞好卫生工作,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尽量利用太阳和新鲜空气,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好处,这不花钱。身体健康了,抵抗力就强,就会少生病。康克清了解到该院的保育员过冬有困难时,帮助解决了被褥里的棉花和褥单,并每月给保育员发给特别津贴一元。
    11月1日  边区教育厅主办的《边区教育通讯》(月刊)出版发行。该刊以为边区小学教育服务为宗旨,主要反映小学教员的工作成绩、教学经验和困难。
    11月11日  《解放日报》报道:镇原县三岔回民乡在选举运动中,群众批评乡政府不及时解决伊斯兰小学教员问题,致使学校停办。选举后,新任乡长武林为不耽误学生念书,亲自兼任该校教员,开学上课,受到回民群众的好评。
    新正县县长郭廷藩为培育回民子弟,提高回民文化,赴该县一区一、九两个回民乡,同当地干部、群众、阿訇商讨,确定校址,聘定了教员,并责成县三科帮助办起了该乡伊斯兰小学。
    11月13日  绥德地委、专署联合向各县发出指示。指示强调,“随着形势的开展,外来知识分子一天一天的离开边区,培养当地知识分子,已成目下干部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现延大等校已来分区招生……所分名额,希各县努力完成之”。并指出,动员对象“主要应是在野知识分子,及友区归来学生,现任在职干部”。“今年的冬学教员,也应是动员对象,个别小学教员愿意赴延深造者,也可应允,但需经县政府批准”。上述动员之学员,“延大考不取者,送入分区行政人员训练班学习”。
    是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从建设新中国的全局出发,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延安大学一部分毕业学生分配到各解放区去工作,并将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迁往东北办学。临出发前,毛泽东接见他们时勉励说:你们去东北,那里形势紧张,是必争之地。现在还是敌强我弱。你们去东北的任务是“争取青年,办大学”。11月15日后,自然科学院和鲁迅艺术文学院陆续离延。自然科学院到张家口后因战争形势的变化,留在张家口,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到东北后,改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因决定周扬率迁校队伍离延,11月4日,江隆基被任命为延安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延大仍保留行政学院预科,继续办学。不久即撤销了行政学院的建制。
    12月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任命郭子清为三边公学校长,刘若曾为副校长;芦勤良为延安中学副校长。
    12月11日  《解放日报》报道,三边专署为培养分区中学教员,已决定三边公学成立研究班。研究班分政治与业务两种。业务又分国文、史地、算术三组。该班主要吸收三公中学部毕业的部分同学和各县完小教员学习。每个研究小组有教员专门指导。《论联合政府》为全班共同学习的政治课目。
    12月15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的党内指示。指示强调在新的一年里,必须特别注意如下各点:(一)粉碎国民党新的进攻;(二)开展高树勋运动;(三)练兵;(四)减租;(五)生产;(六)财政;(七)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八)救济;(九)爱护本地干部;(十)一切作持久打算。在练兵一项中指出,不论野战军、地方军、民兵,都应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兵。练兵项目,仍以提高射击、刺杀、投弹等项技术程度为主,提高战术程度为辅,特别着重于练习夜战。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并进一步实现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克服军队中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军事学校应继续办理,着重技术人材的训练。
    12月18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一百一十七次政务会议就延安大学整扩计划作出决议。决议规定,延大目前的教育方针,以训练培养边区实际需要的干部为主,设教育、财政、农业、司法等班;将预科班改为高中部;要在可能条件下,培养高级知识分子,并为走向正规化大学建立基础。
    12月29日  延安大学招生简章在《解放日报》公布。《简章》规定的宗旨是:培养为陕甘宁边区服务的各种建设干部。招生班次:教育班、司法班、农业班、文艺班、会计班及高中部。
    是年  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受公育的儿童有二千一百名,其中属集中性质的(保育院、公立托儿所、幼稚园)有一千一百八十余名,属分散性质的(机关托儿所)有九百三十余名。

陕甘宁边区教育大事记/刘宪曾 刘端棻 李绵 田钧瑞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