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面开展抗战动员

战时动员是中共中央为争取战争胜利而进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陕甘宁边区党和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边区的战时动员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该项工作的进行,尽管经历了艰难和曲折,但最终取得了成效。
战时动员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战争时期,前线需要兵源、供给、还需要其他各种各样的后方支援,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援,任何战争的胜利都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战争的伟大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①
战时动员工作,包括政治动员、组织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等等。也就是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加战斗或支援战争。陕甘宁边区的战时动员工作,起初是由边区党委和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1940年抗战动员委员会成立后,由民政厅直接掌握此项工作。总之,抗战动员工作在当时一直是全党的中心任务,边区党委和政府十分关注此项工作,及时给予指示,使动员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时动员工作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以下分别进行论述。
1、抗日的政治动员
抗日战争的动员,首先是政治动员。没有普遍地、深入地政治动员就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因而也就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在谈到抗日的政治动员时曾指出:“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与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现在已经有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又有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应把它们普及于军队和人民,并动员所有的军队和人民实行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政治纲领,是不能动员全军全民抗日到底的。”②这是对抗日政治动员任务和目的的说明,也是根本的要求。
抗日的政治动员是一切抗战工作的纲。它带动、推动着各项抗战工作。因此,边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抗日的政治动员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早在抗战爆发前,1937年6月20日边区党委在民主的普选运动中所提出的民主政府施政纲领中,曾明确提出:“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7月14日边区党委宣传部发出《关于芦沟桥事件及日本新进攻的宣传大纲》,号召全边区军民立即动员起来,进行全民族抗战。《大纲》强调指出:“只有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③接着,8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认为“七七”芦沟桥的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决定》指出:“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了,在这一新阶段内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号召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任何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的。”④从此,“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和动员抗战的声浪在全国普遍掀起。
2、边区是抗战动员的模范
边区的抗日政治动员,在全国各根据地当中发动最早,做得最好。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抗战动员的指示,1937年8月20日,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及时制定了《关于抗战动员宣传大纲》,明确提出边区人民总动员参加抗战,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警觉,清楚地看到边区最近可能发生的变动和在全国的地位,发扬过去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在一切工作“为了抗战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工作,并使边区成为全国抗战动员的模范区域。号召边区人民和西北青年救国会、抗日救国会、总工会、农民会、妇女会等团体立刻进行广泛的解释工作,派遣代表和全国各地救亡组织进行联系,与邻近地区的友军或政府、人民以及各种群众团体建立友谊关系,合作抗日;边区人民应当热烈拥护红军出师抗日,拥护共产党抗战动员的十大纲领:要求边区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用一切方法举行抗战动员大会,提高我们武装部队及人民的抗战精神,和全国的抗战动员配合起来。⑤
同年10月初,边区党委在华北战事紧张的情形下,又召开了全边区活动分子会议,郭洪涛同志作了《边区开始成为直接抗战地区的形势及党的任务与工作》的动员报告,根据抗战开始后的形势与边区的实际,他指出:“虽然日寇今天它自己的军队还没有打到边区来,但是边区已经开始成为直接抗战的地区。”由于估计到战争的紧迫,因此必须改变在国内和平阶段的中心工作。国内和平时期我们工作的中心一环,是使边区成为全国民主的模范;现在我们工作的中心一环是紧急进行抗战动员,迎击日寇的进攻,争取抗战的胜利。他根据抗战三个月来动员工作还没有足够深入的缺陷,进一步明确了边区党的中心工作是:首要的是进行紧急的战争动员。在党内、武装部队内、全边区的人民内,说明抗战的紧急,动员一切宣传机关进行宣传,唱抗战的歌儿小调给群众听,演抗日的新戏给群众看,派宣传队给群众讲说抗战的道理,动员会写字的人们到处涂写抗战的标语。会议还强调了要配合抗战动员,必须剿匪、整理自卫军、少先队和保安队;巩固政权和加强财政经济的动员。提倡“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口号。随后各分区、县市都召开了活动分子会议,创办报纸和刊物,及时把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的论述抗战的著作告诉人民,这是进行抗日宣传,最经常也最重要的阵地。延安的各机关、部队、学校和各县、区、乡都组织有宣传队,他们通过板报、墙报、讲演、报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到处普遍而深入地进行抗日宣传。
在边区党委活动分子会议之后,延安县的紧急抗战动员工作,于10月18日便开始进行,到11月8日,仅20天内初见成效。延安县委及时召集县级干部及各区书记、区长,军事部长联席会议,在区支部内也同样召开了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和布置抗战动员,讨论目前形势及任务与工作,使干部及党员都能对抗战形势和任务有明确认识,增强完成任务的决心。各群众团体(工会、农民会、青救会、妇联会等)也召开了各自的委员会,讨论布置抗战动员工作。各地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议,对群众进行抗战动员。有些单位组织经过训练的宣传队,到农村中宣传解释,提高群众抗战动员的热情。
经过传达和布置之后,在党内和广大群众中,造成了热烈抗战动员的气氛。各个乡村的农民,都纷纷议论抗日的情形,传说八路军前线抗战胜利的消息,讨论参加自卫军和缴纳救国公粮。南区、东一、二区的牧羊少年儿童,天天在山上唱着抗日的歌曲,各处都是抗战动员的呼声。比如东二区六乡妇女李玉兰,听见了目前抗战紧急形势,日本鬼子快要打过来了,她自己报名参加自卫军,结果带动了全村中青年妇女,组成了一班女自卫军。从全县来说,已经超额完成了边区党委所下达的自卫军数,见下表。
在抗战动员中,还注重整理少先队工作,延安县共有少先队员6000名,在整理中输送500个18岁以上的少先队员到自卫军中去。边区党委要他们在一个月内召集150人归队,而仅6天便召集了240多名老战士归队。⑥此外,征粮、优属及募捐、慰劳八路军等项工作,均取得很大成绩。
为了推动抗战动员工作的进展,1937年下旬,边区党委对各县抗战动员工作进行了两次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还没有把抗战动员变成边区广大群众的运动,没有把政治上的动员经过各个组织深入到每个群众团体中,使广大群众认为抗战动员工作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等缺点,先后于11月15日、21日向各级党组织发出《关于加强抗战动员工作的指示信》,充分肯定各县已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38年3月3日,在日寇打到黄河东岸准备向边区进攻时,边区政府和党委发表了《告民众书》,号召全边区人民武装起来,加强战备,防奸防特,配合军队参加抗战。《告民众书》指出:“边区政府决心领导边区民众,为誓死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而奋斗。保卫边区,是每个边区人民应尽的神圣责任,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要竭尽他所能做到的,努力参加各种抗战工作。”⑦3月4日,边区党委宣传部又发出《关于抗战动员工作的紧急通知》,根据战时紧急形势,强调迅速加倍地加紧宣传鼓动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指出如何正确宣传、告诉群众如何反击敌人进攻的方法、把《告民众书》广泛发到民众中等9条要点。此后,边区人民直接参加了抗战。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第511~512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第481页。
③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本第6页。
④ 《党的工作》第43期,1937年9月13日。
⑤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本第33~34页。
⑥ 《解放周刊》第26期,1937年。
⑦ 《解放》第34期,193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