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光华印刷厂的变迁
一、自卫战争爆发后光华印刷厂的转移
1946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全面内战后,边区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决定让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金库、光华印刷厂等单位先撤离延安到保安城(今志丹县)。同年下半年光华印刷厂在厂长范耀武的率领下很快把工厂机器材料转移到保安,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生产。
1947年初新华书店合并到光华印刷厂,充实了印刷厂的设备和力量。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考虑到光华印刷厂是敌人破坏的目标,就命令光华印刷厂从保安再度转移。光华印刷厂立即执行命令,于3月5日起组织了355条牲口分六批运送工厂财产及银行财办的文件等物向清涧县转移。在转移中曾遭到国民党军队飞机的追踪轰炸,在转移人员奋力保护下,损失不大。到清涧县杜家圪台村时,误传敌人逼近此村情况紧急,就将印刷厂的器材等掩埋起来。后来研究在战争中印刷厂必须继续生产,以保障战争供给,掩埋了器材,印刷厂无法完成任务,于是又组织力量回杜家圪台村冒险抢运出来。经过近两个月的曲折艰苦的行军,终于五月初将整个工厂资财运到山西。
二、光华印刷厂恢复生产到最后结束
光华印刷厂转移到山西后,按照上级指示在临县大禹村重建厂址。全厂人员于1947年5月6日到齐,经过几天的突击,于5月10日开工印刷。当时工厂处境十分困难。一是原料严重不足,主要是纸张不够。二是业务经费不足。三是粮食和生活用品匮乏。在上级的帮助下,工厂采取多方联系原料产地,降低伙食标准,节省管理费用等措施来克服困难。经过八个月的努力,工厂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47年10月,印刷厂修窑建房,扩充规模,人员由原来不到30人增加到160多人,机器由原来不到12架增至28架,印刷技术有所提高,产量大大增加,为支援战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出了贡献。
1947年11月陕甘宁与晋绥两边区银行合并统一为西北农民银行后,光华印刷厂承印西北农民银行农币五万元和拾万元的两种票币。五万元票币由肖煌设计,拾万元票币由孟立贞设计。
1948年4月延安收复。经过充分的准备,光华印刷厂于同年8月从山西迁回延安李家渠拐峁村。在迁厂时,贺龙十分关心,派警卫营帮助拆除炮楼备料,使迁厂建厂加快了进度。迁厂后光华印刷厂从各地招收工人,生产规模又扩大了一倍。当时印刷厂厂长是范耀武,副厂长是师兆祥,下设四个科(工务科、完成科、会计科、总务科)。
1948年IO月,光华印刷厂开始印刷中国人民银行的钞票。
1949年2月光华印刷厂光荣地完成了印刷革命货币的任务,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