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片断回忆
李默庵
西安事变的前夕
(1)两广联合反蒋事件和平解决:
甲、由于对广东陈济棠部蒋介石分化工作成功,我部及友军,未经战斗,即进占广州,陈济棠出走,广东政权改组,两广联合反蒋改体。
乙、桂系势孤,经各元老调解,又由元老程潜等亲乘飞机赴南宁,邀同李宗仁到广州,与蒋介石晤谈,获致罢兵协议,一场箭在弦上的内战遂化干戈为玉帛。
(2)我(第十师)部即调河南信阳整训。
(3)日本人见我两广事件和平解决,不断在华北制造欺压事件。
(4)国内各爱国人士,要求抗日救国之呼声日高,全国人民,包括所有军队,亦深受影响。
(5)陕北中共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旗帜更为鲜明,为全国人民所向往。
(6)蒋介石氏似以陕北的中共军政力量,尤以其对全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深为隐忧,认为系心腹大患,遂叫出“攘外必先安内”,企图消灭中共。
(7)在11月31日蒋介石的生日前,借口避寿于洛阳,策划向陕北用兵,闻张学良知而力阻,曾遭蒋氏严责,蒋随即召见卫立煌,告其已内定他为率军进入陕北之主帅,随后卫立煌密告我,准备(第十师及第八十三师一向归卫指挥)动员。
(8)我接受卫的通知后深以为:
甲、正全国要求团结对外,以作救亡图存,如再掀起内战,实违舆情,难振士气。
乙、基于过去,在江西对共军作战教训,绝无必胜把握,徒又延长内乱,重苦人民,更召外侮。
(9)蒋介石氏即决定对陕北用兵,先期电令各有关军政首长,于12月12日前,集聚于西安,均住于西京招待所,预拟蒋氏亲临主持会议时,正式宣布,对陕北用兵。
(10)蒋介石氏于12月4日自洛阳专车来到临潼,住于华清池。
(11)张学良自在洛阳谏阻对陕北用兵无效返回西安后,即与杨虎城商定,联合实行兵谏,以阻内战之再起。遂于12月12日拂晓,派兵分别在临潼华清池及西安城内之西京招待所,将蒋介石氏及其各军政大员,一律扣押,实行兵谏,震惊世界之西安事变即由是发生(蒋系高级将领除何应钦、刘峙、顾祝同三人原来未令参加西安会议外,几乎全部在西安扣押)。
西安事变发生后的行动
(1)驻洛阳以西之第四十六师樊崧甫部,闻于12月12日午得知西安发生事变后,未待南京命令,即率部进占潼关,为后来各军能迅速集结潼关之重要关键。
(2)闻于12月11日,张学良曾电令东北军驻洛阳之炮兵旅黄旅长(黄永安),派兵进占洛阳车站,以阻中央各军向潼关集中。该黄旅长不仅未执行进占洛阳车站之命令,且将该电令送交军校洛阳分校教育长祝绍周。致使张学良在洛阳以阻中央军之集中潼关之企图落空。
(3)我当时任第十师师长,于12月12日半夜12时,接南京何应钦部长亲自电话,告知:西安已发生事变概略,并令迅速完成作战准备,并限令于13日晨开始,车运潼关,集结待命,所需运输车辆,已令知会汉口平汉总局,于13日晨4时半后,将陆续到达信阳车站。
(4)我于接奉何应钦氏电话后,随即召集团长以上军官集会,限令各部于13日晨5时前,完成出发及作战准备各项工作,候令行动。
(5)平汉路之运兵车辆,依时于13日晨4时半后,陆续到达,本师第一列兵车,于13日晨6时开出,以后即相继于每隔2小时开出一列,本师全部即于12月15日,在潼关附近集结完毕。在南京一带调集之各部亦陆续迅速到达潼关附近,因平汉、津浦铁路南段及陇海铁路,均停止客货运输,以运兵为主,故部队集结较快。
(6)我于12月15日奉到南京命令,任我为左翼军指挥官,指挥第十师、第八十三师,限于12月18日集结于雒南及其以西地区待命。
(7)我指挥的左翼军,于12月18日在雒南附近集结完毕,当即严令前线各部,除非受到攻击,绝不许擅自开火。
(8)此次行动似以刘峙为“讨逆”军总司令,已集结于潼关附近及其以西地区各部,似为教导总队桂永清部,第三十六师宋希濂部,第四十六师樊崧甫部,第二师郑洞国部。其他部队以及如何区分,记忆不清。徐庭瑶确到潼关,曾与我谈到将来如何包围西安,应使用多少兵力,因西安城墙高厚,估计不易攻破等情,至于徐庭瑶是什么名义,带来什么部队,均记不清楚。
(9)通电脱离杨虎城之冯钦哉师,似在渭河北岸,任他为右翼军指挥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概略
(1)依常情设想,蒋既被扣,难获释放,因依蒋氏的坚强个性,及其当时威望,很不易使其屈从于发动兵谏时的政治要求,如万一遭到不测,则全国大混乱的内战,必将重起,因而我们的心情异常沉重。
(2)依当时国内外形势,中国实不宜再事内战,徒予日人亡我之良机,深为痛心。
(3)闻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保安的毛泽东氏,力主和平解决,即派出周恩来氏到西安进行调解,这是西安事变能获致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关键。
甲、毛泽东氏为国家前途计,希望和平解决之态度鲜明,使各方深受影响,致未使事件恶化。
乙、周恩来氏之长才,深受各方尊重,闻曾晤蒋长谈并闻当周晤蒋时,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时,曾为蒋的部属之礼对之,动之以情。
丙、周恩来氏与蒋氏共事于军校,以及第一第二次东征,及统一广东各役时期,深悉蒋氏之坚强个性,为使蒋氏能了解当时各项重要问题,只有蒋夫人能尽情转达,以后邀蒋夫人之来西安,可能周氏之意见居多。
丁、闻派曾被扣押于西京招待所之蒋鼎文,乘专机飞往南京,接蒋夫人及宋子文与蒋的顾问端纳(闻此二人与张学良交情较深)。
戊、蒋夫人到后,几经折中商谈,终得蒋氏同意,一场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遂获致和平解决,蒋介石氏夫妇于12月25日乘飞机飞洛阳,26日抵南京。
我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这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关国家强盛的一个转折点,实值得我国历史学家重视和研讨,其主要表现:
(1)停止内战,如无西安事变,一定大举进攻陕北,又掀起害国害民的长期内战,陷国家于难以翻身的境地。
(2)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集中全国所有力量对日作战。
(3)实现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投身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
附记:本文仅系记述西安事变时,本人所经历的片断回忆,对于该项事变的政治主张恕不提及。
(1984年7月)
*作者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师师长。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