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追忆广角

  


第一○七师围攻红军的事实片段

李树桂


  1936年春,一○七师由鄜县受命调咸阳待命,不久即令经邠县、泾川、平凉,到固原集结,于4月中旬到达。旋又受命配属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希鹏)改称刘纵队(因师长刘翰东而命名),右翼与第一军(军长胡宗南)联络,经黑城镇、榆林堡、同心城、山城堡向青山街、定边、盐池一带对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追堵与围攻。
  该师于5月初,由固原出发北犯。当根据确实情报红军第一方面军全部已到达陕北,潜匿行踪,须特别注意。尤以所经各处和目的地,是陕北红军的老根据地,更不能毫无顾虑地贸然前进,又有过去一一○师的惨痛教训,所以在前进途中小心翼翼,如临渊履冰。在通过榆林堡后和骑四师取得联络,左右均有部队依托,但仍恐慌万分,每日行军均采用“龟”、“蛇”行军法稳步爬行,致行进非常缓慢,日行30-50华里。卧在山顶沿沟露营,谨慎小心不敢轻举妄动,均在戒备严密搜索周详确无敌情的情况下才敢休息与宿营,不分昼夜均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疑惧情况下过生活,不时惊恐随时警惕,以防范意外事件。
  经过七营时,胡宗南曾亲来师部和刘翰东会面,商议数小时始去。到榆林堡时,郭希鹏来部和师长联络并报告骑兵师位置及请示尔后行动的具体联络办法等。
  部队以蠕动式前进,尚未发现任何情况。只是所经之处饮水困难,河沟混水苦涩不能下喉,民家窑水存积无多,难供我军大部队的饮用。无奈以饮羊用的窑水蒸馍,其中羊毛牛粪历历在目,即此还不可多得,最后饮羊窑水俱被用光。不得已官兵均耐渴忍饥口干舌燥,拖着疲劳沉重的步伐前进,偶得一杯清水都视为珍宝,不肯浪费点滴。至于担任前侧后各处警戒搜索的部队,虽每天换班,也因沟渠纵横,上下困难。常因一沟之隔,眼见宽不到百米,但深不可测,羊肠小道一上一下,即费时一日之久。当时师长又患胃病,只能坐驴椅(用两头驴架一个太师椅),精神颓丧,一切由我主持代行,所幸尚未发生任何情况。
  5月中的某日,部队行抵同心城南马家大山附近,发现远山有人群活动,用望远镜看人数很多向斜方向移动很快,乃令迫击炮连向人群连射数发炮弹,将人群轰散。不久又由该山发射步枪弹数发,几将师长击中,乃以一个步兵连轻装登山猛追,到山顶后人影皆无。据向导谈大概是地方的赤卫队和逃避国民党军队的百姓,看你们大部队到来,自行引退了。迄6月末才到达盐池县城,骑四师到安定堡附近,仍没发现任何情况。
  不久据军部通报说(是传闻)胡宗南部的廖旅被红军全部消灭,部队更不敢再行冒进了,在原地休整待命撤回。乃按原来的熟路,小心翼翼戒备搜索,异常严密地稳步撤退,每日行军仍不超过五十华里。在沿途发现许多大字标语,及“反对内战枪口对外”和“打回老家”去的口号,是来时所没有的,证明红军的力量已经到达这里。并又发现树上和地面有部队通过的标记,即将树皮砍下一块画上矢标或在地面上用白灰画的矢标及撒落的白纸片等。是红军大部队在黑夜发现我部队行军迹象,为给东北军保留一部分实力将来好共同抗日打回老家去,才没有对我部队打击,给我们让出一条来去的道路。可见红军对当时的东北军还特别客气,网开一面,不然也要像胡的廖旅一样,早被吃掉了。因而该部官兵均成惊弓之鸟,漏网之鱼,警戒搜索更加严密周详,不敢稍存大意。即夜间宿营都严格规定不准进入院内屋中,一律在险峻的山顶、沟沿露宿。即使这样小心谨慎,有时尚一夜数惊,经常令官兵持枪实弹坐以待旦,深恐为红军的奇袭或夜袭所致。这样度日如年般煞费苦心,不得不以步步为营的办法节节后退,至12月才返抵固原县附近,前后往返八个多月。这一次深入红军根据地内部毫无所获的长途行军,是在退回时在红军主力给放条生路未予截击的情况下,才没有受任何损失,安全撤退的。而官兵在默默中都认为红军对东北军还是很客气,留很大的面子,也许红军首长和张副司令有何秘密商议的结果吧!
  果不出官兵之所料,于12月12日夜间在收听广播消息中,实闻南京广播电台对张学良、杨虎城竟大肆谩骂,如何劫持领袖不服从中央,如何企图投敌叛变等,听后不仅惊疑万分,更莫知究竟。当即严令收听人皆不准外泄,以免传闻有误。于当夜半即收到急电,部队火速开赴平凉、陇县一带固守,对宝鸡、凤翔、天水方面的胡宗南第一军,严阵以待,如其进犯即予猛烈攻击,一面又令将现有各团政工人员加以监视,不准任意行动等。当即冒刺骨的寒风,星夜开赴平凉,在沿途看到了标语:“热烈拥护张、杨二将军提出的八项抗日救国的要求!”官兵莫不喜形于色,都说这三年可耻的内战,如今可告一结束,共同履行八大主张走向一致抗日的战场去吧!不久对西安事变的真相,才全部明了。而军长王以哲被孙铭九等人刺杀,军长职务由吴克仁升任,一○七师长刘翰东也因病重辞职,由金奎璧接充,我亦升为师的上校参谋长。
  1937年3月初,我部调豫鄂皖边区改编,我调师三一九旅上校副旅长职务,于“七七”抗战走向河北省的抗日第一线。
  (1963年4月)
  *作者时任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第一○七师中校参谋并暂代参谋长职务。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西安事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8